标签:
只为让城市不再遥远


这几天王林的心情特别好。
23岁的王林高中毕业后就随父亲到昆明市打工。 几年里, 他到过建筑工地, 跑过饭店餐馆, 尽管收入还不错, 但王林始终排斥这种生活。
“我没什么技能, 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茫然、 焦虑, 让王林曾一度想回农村老家。
2015年4月底, 云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落户、 技能培训、工资收入、 社会保险等多方面的保障,让王林看到了希望。
“也许5年后我也能在昆明落户安家呢。” 王林说, 他想认真地学点技术, 踏踏实实走好今后的每一步。
2014年底, 云南省农民工总量已达766万人。 几年来, 云南省全力做好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 出政策、 推措施、 抓落实, 让700多万农民工的城市梦不再遥远。
打开一扇新窗
在39万平方公里的彩云之南,山区面积高达94%,4600多万人口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2亩。
“农民工提高技能实现稳定就业, 不仅关系着农村的发展, 更关系着云南全省的发展。” 云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自2014年以来,云南省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钢铁、 水泥、 玻璃等产能过剩集中的企业岗位流失增加, 建设工程项目因拖欠工程款引发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持续上升。 这些都给农民工权益保障带来很大的挑战。
2015年4月29日, 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继2006年7月云南省印发实施《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后, 云南省下发的第二个指导做好农民工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据介绍, 新出的 《实施意见》包括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 强化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 依法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等权益、 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努力促进农民工融入社会、 切实加强农民工工作组织领导6个部分30条内容。
此次 《实施意见》 提出, 到2020年,云南省转移农业劳动力总量平稳增长, 累计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类培训300万人次, 基本实现有条件、 有意愿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 积极稳妥、 循序渐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显然, 云南省此次 《实施意见》 的出台, 将积极推进农民工成长为稳定就业的新型产业工人, 并发展成为在城镇常住并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新市民。 这无疑为云南全省700多万名农民工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城市不再遥远
2014年, 曲靖市启动专项活动, 专门为在云南省外务工人员提供巡回跟踪维权服务, 这让农民工倍感温暖。
“家乡的领导跑这么远来为我解决困难, 我真的很感动。” 面对从家乡来到福建为他解决工伤赔偿问题的曲靖市劳动监察员,48岁的李华伟声音哽咽。
为了解决农民工劳动维权面临的跨省维权信息搜集难、 成本高、时间长、 效率低等难题,2014年曲靖市人社局、 劳务产业办公室成立联合考察组, 奔赴浙江、 江苏等地与当地人社部门洽谈签订了劳动保障监察联动合作协议书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联动合作协议书, 将输出、 输入两地的维权执法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自此, 曲靖市跨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 农民工投诉无门的时代一去不返。
这样的探索意义不凡。
曲靖市是云南省的缩影。 几年来, 云南省一直在积极探索, 建立起保障农民工各项权益的系统机制,努力促进农民工融入社会。
2011年, 云南省颁布了国内第一部专门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省级政府规章———《云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 并配套下发了 《云南省农民工工资准备金管理办法》 《云南省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 《云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不良信用单位管理办法》,建立了以农民工工资准备金、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应急周转金以及实名管理制度、 连带责任制度、 支付信用制度、 部门联动制度、 行政问责制度为核心的 “三金五制” 制度, 为农民工工资支付筑起了坚固的防线。
2014年11月, 云南省人社厅起草了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云南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等农民工工作 “1+6”文件, 将服务工作制度化。 同一年, 云南省启动 “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合法权益” 专项行动, 将推动农民工提升技能、 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基本社会保障、 工资支付保障、 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等一系列工作统筹安排, 让服务工作常态化。
这样的实践, 来自人社部门对农民工深厚的感情, 缘于人社部门对农民工厚重的责任, 只为让农民工离真正走进城市的距离近些、 再近些。
温暖始终相伴
在云南的糯租村,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是全村60名空巢老人、211名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之间的联络员。
“我们定期让留守老人、 孩子与在外打工的农民工通电话、 通视频, 让老人和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也让农民工能安心在外工作。”作为糯租村的联络员之一, 余平觉得这样的探索很有意义。
糯租村属于高寒冷凉山区, 是典型的劳务输出村。 4个村民小组281户共1127人, 外出务工人员有614人, 平均每户就有两个人在外地务工。
2014年, 糯租村选用村子里熟悉情况、 热情助人的村民和学校老师担任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服务联络员,帮助老人、儿童解决生活困难,并通过笔记本电脑、 无线网卡等现代化通讯设备, 帮助老人与子女、子女与父母之间视频交流和通话。
现在, 糯租村的联络员越来越多, 很多人都志愿加入这支服务队伍, 逐渐形成了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长效机制。 身体检查、 通话视频、 聊天谈心、 心理辅导, 联络员对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服务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让人欣慰的是, 在此次云南省出台的 《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 明确提出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 不断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农民工人文关怀,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 妇女、 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等4个方面, 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融入社会的措施和要求。
相信在可以期待的未来, 这样的温暖会始终相伴。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