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驾马车” 推动效能建设走上快车道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少数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也不断增加。东营市从健全执法机制、加强职能下沉和信息化促维权入手,以效能建设为核心, 打造出执法、 服务、 宣传“三驾马车”并驱的劳动保障监察新模式,积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快”字当头 联动执法显效能
2013年底,年关将至,正当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准备回家过年时,利津县监察大队闯进40多名来自四川、安徽等地的农民工,投诉承包利津县某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包工头周某等3人拖欠70多万元工资后突然消失。监察大队调查后发现周某等3人已涉嫌犯罪,立即启动刑事司法联动程序,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迅速立案并展开网上追逃,分赴四川、重庆、安徽等地,不到两个星期就将3人抓获归案,及时将追缴的76万元欠薪分发到120名农民工手中。
能在年关期间用不到两个星期时间追回这笔血汗钱,得益于东营市劳动监察系统自上而下建立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
“东营市人社局与市法院、市检察院和市公安局联合出台了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实施办法》,建立了4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各部门衔接,追讨工资更有力度了。”东营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负责人刘相波表示,找欠薪逃逸人难,以及查处拒不执行案件难、维权难等问题,曾深深困扰被欠薪的农民工和劳动监察执法人员。如今,他们通过整合执法资源,加强了部门协调,形成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完整衔接,解决了上述问题。
东营市还制定出台了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联动工作办法》和 《社会保险违法案件处理流程》,启用了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和协查函,为案件处理建立了便捷通道。 “农民工讨欠薪最怕一个 ‘等’字,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通过与刑事司法部门、社保以及调解仲裁部门有效衔接, ‘快’字当头,提高了办案效能。”刘相波说。
职能下沉 “两网”建设保稳定
今年7月份,在垦利县胜坨镇打工的两名外地残疾人,到垦利县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老板拖欠工资。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天时间他们就拿到了被拖欠几个月的工资。
原来,接到投诉后,监察大队通过 “两网化”信息系统调取了用人单位资料,并通过网格所对应负责的监察中队,调查欠薪情况并督促欠薪老板及时支付了所欠工资。
这是东营市利用 “两网化”建设成果及时为劳动者维权的一个例子。 “两网化”的深层意义在于通过 “两网化”建设,实现劳动保障监察职能下沉、效能提升。
43个街道乡镇网格一触即发,100多名兼职监察员招之即达———东营市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无死角、反馈及时的特点,延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触角,扩大监管覆盖面,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对各类用人单位的动态监管。全市43个街道(乡镇)网格、百余名兼职监察员成为日常保障劳动者维权的专门机构和联系人。
东营市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设立了专门的劳动监察窗口或接待场所,把政策咨询、企业用工信息采集、接待举报投诉和协助开展执法检查活动等职能下沉到基层网格。
东营市还将劳动保障年度监督审查等活动与网格的政策宣传、信息采集相结合,变被动监察为主动服务,上门向用人单位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实地了解企业情况,就地化解苗头性劳资纠纷,帮助企业规范内部管理行为,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畅通渠道 信息化促维权
“山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 “如何计算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打开东营市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站,各种实用信息一应俱全。很多务工人员将这个网站链接保存到自己的手机或者电脑文件(收藏)夹中,方便随时查阅。
东营市把握政策宣传和当前人们获得信息方式的契合点,开通了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站,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维权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窗口,也为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服务效能开辟了公开透明的宣传渠道。现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站已成为东营市用人单位劳资人员学习用工管理知识、了解法规政策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务工群体维权的好军师。
东营市依托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站开通网络举报模块,设立两部劳动监察 “110”举报电话并24小时值守,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
2013年国庆期间,在东城某科技有限公司打工的张均在劳动监察信息网站上投诉单位拖欠他两个半月工资2600元。工作人员受理后,发现他缺乏有力的证据,便引导他,查询劳动保障监察网上的维权知识收集证据,3天就帮他要回了被拖欠的工资。张均激动地说: “高科技手段维权省心,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的热情服务暖心。”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