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要走多远?


电子社保是电子政务在社会保障管理服务领域的体现。 网上办事大厅、 社保微信、自助服务终端……近年来, 全国很多地方运用计算机、 互联网和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 促使社保经办业务模式转型升级, 实现经办管理服务全程信息化, 大大方便了服务对象。
在2013年底的全国电子社保示范城市建设现场会上, 杭州、 苏州、 厦门、 潍坊、 合肥、大连、深圳、乌鲁木齐、 舟山等15个城市脱颖而出, 被人社部社保中心、 信息中心授予 “全国电子社保示范城市”称号。
福建省厦门市电子社保的设计者———厦门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宗斌指出,厦门电子社保的理念就是要让老百姓随时随地都有一个 “随身社保”。 厦门社保于2013年9月份开通了社保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和社保APP客户端, 社会公众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关注、 查询社保政策以及自己的社保权益记录等信息。
在江苏省苏州市、 浙江省杭州市等电子社保建设较发达的城市, 社保经办环节电子化率已达80%以上。 苏州市突破了传统柜面经办限制, 现已建成集网上申报、 网上异地转移、 网上异地就医等 “八网” 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电子社保经办模式, 社保经办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杭州市自2006年力推电子社保建设以来, 逐渐打造了一个公开化、 效能型电子社保管理服务体系。 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通过主城区以及街道服务平台的自助服务一体机办理社保业务。
山东省潍坊市社保中心自主研发的历史台账管理系统、 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系统等, 实现了个人权益记录从形成到邮寄各环节的全程网络化管理, 确保了权益记录各项数据从整理、 输入到确认、 寄出各个环节准确无误。
各地积极探索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和有线电视终端等新型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完善便民快捷的查询途径; 绝大多数的经办机构网站都具有政策宣传和业务咨询功能; 12333电话查询、 自助服务终端、 短信平台等应用广泛。 各地借助社保网络、 手机等终端服务平台, 使广大群众不进大厅门能办社保事, 在方便百姓的同时, 大大提高了社保经办效率。
水平不均 任重道远
据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30个省份实现了部省市三级网络贯通,城域网加速向街道、社区、 乡镇基层服务机构延伸; 人社部统一的社会保险核心业务平台等软件逐步推广;在大厅服务的基础上, 各地尤其是部分中心城市积极探索网上办事等新服务模式, 人社部社保中心和信息中心共同在全系统大力推广,电子社保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这15个电子社保示范城市在全国范围看, 仍算 “一枝独秀”。 就全国其他600多个城市来说, 电子社保的成熟程度与示范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人社部社保中心曾提出,用3—5年的时间,使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的经办管理信息化水平, 基本达到或接近现有电子社保示范城市的水准。
从 “一枝独秀”到 “百花齐放”, 还需要走多远?我国电子社保的发展方向在哪儿?
在 “全面开花” 的路上, 我们还存在一些阻碍。网络建设覆盖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社保系统与税务、工商、审计、法院、 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以及医院、 药店等, 目前还不能实现资源交换与共享。
根据群众的使用体验, 在社会保障卡的应用中, 反映最多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社保卡信息不准确, 制卡过程中出现错误,数据库内信息不准确; 二是芯片受损, 医院读卡经常出现读错或读不出的现象, 耽误了就医人员的使用; 三是如果保管不当, 卡有可能被别人盗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将社会保障一卡通纳入国家总体部署, 确定了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达到8亿张,覆盖60%人口”的目标。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曾指出,要以 “一卡通”为重点全面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 “一卡通”在加载金融功能后,群众可以凭借社会保障卡更加便捷地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和金融服务,实现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而这些都应建立在完善社保卡的基本功能基础之上。
人社部领导曾明确要求2014年以电子社保示范工作带动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信息化建设。 据唐霁松介绍, 下一步, 人社部社保中心将依托电子社保示范城市建设, 借鉴国际经验, 逐步探索建立经办管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基地和创新实验室, 搭建技术创新的平台和载体。 在电子社保建设逐渐走向成熟之时,将社保服务向手机端延伸十分重要,以便群众更好更便捷地享受社保服务。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