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机制建设促互认实施


记者:开展医学检查结果互认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同级互认?
廖新波:这项管理机制的改革对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改进医疗服务,促进合理检查和合理诊疗,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为什么仅限于同级医疗机构呢?主要是考虑到不同级医院的诊疗水平、 仪器监测水平有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哪怕在一个省范围内,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极不均衡,同级医院水平也参差不齐。而在广东,一些二级医院的某些检验检查项目,水平可以与上级医院相媲美,是否也可以互认呢?所以我认为,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水平制定区域的互认规定。基于检查手段(机器级别水准) 的结果互认才是一个科学的方法。卫生计生部门要求在稳定性好、质量能够监控和费用较高的检查项目中开始推行,这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是要制定将来的目标。
记者: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国外医学检查结果互认情况如何?您认为当前推行检查结果互认的难点在哪里,该如何推进?
廖新波:在国外,医学检查结果基本都是互认的,甚至中国的检查报告都可以作为他们诊断的参考意见。 至于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如何看待以前的检查结果,这完全取决于医生的经验与水平,并不与任何经济收益、 任何考核指标挂钩,他们不会从重复检查中获得利益。当然,这是建立在医生劳动价值得到科学体现的情况下。 所以,影像资料互认和常规临床检验检查项目结果互认将推动医疗改革,于医生、于患者都有利。虽然在行政上,这一措施的实行并不难,但是其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很多。具体说来,我认为应该马上着手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是尽快建立质量控制标准。 目前, 这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标准已经有了,控制措施也有了,但是由谁去监管以保证检验检查的质量?目前,几乎所有的临床质量控制中心都没有政府的投入,基本是靠市场运作。所以,第二是尽快加强对各地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应该是一个政府主导的部门,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政府应当加大人力、物力、 财力的投入, 保证正常运转,比如建立地区性的信息网络中心,使所有的质量控制指标都可以在网上运行,并接受网上监管。第三是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加强建设临床质量控制中心的同时,扶持区域性的临床检验中心的建设,同时发展临床检查中心。
记者: 政府作为改革的推动者,在整体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方面还应该做出哪些努力?
廖新波: 实施检查结果互认,不仅可以控制医疗费用盲目增长,更是政府控制医院盲目购买医疗设备开展 “军备竞赛” 的干预手段!政府的干预不应仅体现在 “禁止”,更重要的是支持,支持公立医院的基础建设和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的回归。
目前我国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改革仍在探索,甚至还在犹豫,比如实行药品零加成之前并没有制定科学的政府投入机制、监管机制,严重地影响了检查结果互认的推行。 现在, 我们既要把“医” 和 “药” 的利益链切断, 又不能把医生的劳动价值与检查检验创收捆绑在一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