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保服务进村来 人民群众得实惠


“感谢共产党, 感谢人民政府,我们领养老金都不用到城里了, 来回省了20多块钱的车费。” 日前,家住四川省石棉县新棉镇安靖村四组的刘正珍老人高兴地说道。
老人今年82岁, 子女都在外地居住, 行动多有不便, 每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是老大难问题。 但从今年开始, 石棉县积极推进村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工作,把社会保障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群众在村里就办完事情。
以往养老金变赶车费现今不用再花一分钱
“由于行动不便, 路又远, 每次坐车来回都要花费20多块钱, 今年养老金刚刚涨到60元, 但一来一往钱就少了一半, 养老金变成了赶车费, 咋个算都划不来。 以前, 都是好几个月才去县城银行取一次养老金, 现在在村里、 在家门口就可以取钱了, 而且月月都可以领, 还不用花一分钱。” 说起这个事情, 刘正珍老人一脸兴奋。
据了解, 石棉县处于中高山地区, 境内道路崎岖、 交通不便, 少数民族居多, 群众居住分散。 有的群众居住在高山上, 距离最近的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达到70公里, 单程转车次数超过两次, 来回车费超过30元。 有的村组不通公路, 村民还要骑马上下山,往返将近1天。
看到这一情况, 石棉县人社局看在眼里、 急在心里。 从今年起,石棉县在16个乡镇建设村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 到2015年,全县92个行政村将全部建成, 真正解决群众所想、所急、所盼的问题。
据悉, 村级服务站统一命名为“xx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配备文件柜、 信息栏、 台式电脑、打印机、 电话、 办公桌椅、 桌牌等办公设施, 连接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专网。 此外,在所有村级服务站, 人员、 工作、网络运行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每年根据工作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为服务站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选出贴心人群众说了算
选人用人关乎服务站建设的成败。 石棉县人社局充分坚持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的原则, 谁当服务站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 群众说了算, 先由群众推荐, 再由村组考察, 最后群众投票决定, 确保选出的协理员是当地群众的人社当家人和贴心人。
除此之外, 协理员还要签订承诺书, 对群众公开承诺: “我自愿申请成为石棉县专职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协理员, 在服务期内严格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及政策办事, 绝不徇私舞弊, 损害群众利益。”
在统一配备了人员的基础上,石棉县人社局健全了工作流程, 形成了工作职责、 业务流程、 资料台账、 服务规范、 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 设施标识和人员队伍 “八个统一”, 集中培训专职协理员, 一对一讲解系统操作、业务办理流程。
出家门有站点办事情很方便
自开展村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建设以来, 石棉县形成了县、乡 (镇)、村 (社区) 三级服务格局, 改变原来就业、 社保业务只能在乡 (镇) 或县里才能办理的模式,真正做到业务下沉、服务上门。
“我们这里信息比较闭塞, 原来咨询招工信息啊、 就业政策啊, 需要到乡上或县上才行, 来回跑还不一定有合适的。 我通过同乡介绍到广东打工, 结果老板跑了, 半年的工资都没拿到。 村里建成服务站后,差不多每周都有新的招工信息在信息栏贴出来, 协理员还为我讲解就业政策。 如今, 我在县工业园区打工, 离家近, 还挣得多。” 永和乡白马村居民刘明发说道。
新棉镇安靖村村民高国材, 在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期间,直接去村服务站办理手续, 前后不到半小时。 他家离县城有十多公里,他说: “今后再也不用往返折腾了,也不用害怕资料不全白跑一趟。”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建成服务站后, 群众实现了办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 “五个不出村”:即政策咨询不出村、 信息查询不出村、 参保缴费不出村、 待遇领取不出村、资格认证不出村。
“出家门就办事, 进站就享受服务” 的办理模式大大方便了群众,解决了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
“工作干得好不好, 不是我说了算, 也不是上级说了算, 而是群众说了算。” 这是石棉县人社局局长侯光太对所有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的要求。
通过建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站,石棉县以点带面, 全面提升了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强力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 在服务群众的大道上不断前进,走得更快了,迈得更远了。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