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55元,幸福的起点

2017-03-19 08:00:01 无忧保
  2009年10月1日,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翘首以盼的老年幸福生活保障制度终于来临。   从这一天起,一项确保我国农民在60岁后能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保障制度开始试行,试点地区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陆续开始领到每月最低55元基础养老金。   最低55元,看似不多,但对于广大老年农民来说,是晚年幸福生活的起点。   3年多来,全国已有亿万名老年农民领取基础养老金。最低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能够带给农民什么?他们对此有什么看法?还有哪些愿望?   “零”的突破——   “像多养了一个儿子”    新农保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55元对于汪福山来说,意味着一种踏实的感觉。   汪福山是辽宁省康平县两家子乡两家子村的村民。2009年,康平县跻身于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之列。康平县是省级贫困县,当地不富裕的经济状况让55元显得格外珍贵。   汪福山回忆着首次发放新农保养老金仪式上的情景, “好多老人双手捧着大红存折,脸上全都笑开了花。这是开天辟地的好事啊,我们像城里人一样了,生活费基本不用愁了,心里踏实了。”   在他看来,参加新农保比养儿子更为可靠。汪福山说,乡里有一个老人生了两个儿子,各自的生活都捉襟见肘,自顾不暇,所以他们每年孝敬父母的钱从来没有超过600元的。   汪福山对此深有感触: “儿子是否孝顺,有没有钱给我们养老,对于农村人来说都要听命。现在,新农保每年都给我们660元,不就像多养了一个孝顺儿子吗?”   新农保的出现,也改变了农村人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汪福山表示,已经听说周围村里有的年轻人为此主动申请了独生子女证,放弃了生育二胎的指标。   “55元”的担忧——   “能否消除通胀的风险”    55元对于苏桂芳来说,也许是一种锦上添花。   苏桂芳是四川省蒲江县鹤山镇金沟村村民,家里种植了粮食和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她一家人平均每年的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这个收入水平在村里处于中等水平。   今年59岁的苏桂芳一点都不担心养老的事情。早在2008年,她就一次性缴纳了社保费参加了养老保险。按照她缴费的档位和成都市的相关规定,到了60岁以后,她可以每月领取200元的养老金。   “我听说其他地区农民的基础养老金是55元,成都地区的农民养老金应该是高于这个数字。我每月200元的养老金相对其他地区而言还算高的,但是刚好够用。这样看来,其他地区基础养老金55元是不是少了一点?这样能够消除通货膨胀的风险吗?”   精明的苏桂芳对于村里低保户的情况了然于心。2009年,成都市农村低保的标准是每年1411元,到了2012年底,村里的低保标准就提高到每年近2980元。3年时间里,农村低保标准涨了2倍多,可是国家新农保的最低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仍然维持在55元不变。   养老金的购买力是苏桂芳最大的担忧。“这3年物价的上涨幅度不小,我觉得养老金的购买力现在只有3年前的1/3了。能不能随着通货膨胀的趋势,政府再给我们农民涨涨养老金,这样我们的晚年生活会好过一些。”   新的期待——   “期望时常有鱼肉吃”    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55元对于湖北省公安县水月村村民易继红来说,意味着3斤多猪肉。   去年7月份,易继红第一次在农业银行领取养老金。看着手上攥着的55元的人民币,易继红开始盘算这个钱的用处。   虽然已经60岁了,但易继红一直还在田间劳作。她和老伴每人每月大约吃30斤大米,因为大米、蔬菜都是自家种的,所以都不需要买。   她家里每年都养两头猪。开春的时候买进小猪仔,等到年底把猪养肥了后,就杀了猪卖钱。 “现在猪肉不便宜,我们这里每斤要十五六元。55元大概能买3斤多猪肉。我们每年养的一头猪大概都有200斤,自己舍不得吃,全都拿出去卖钱了。”   吃不起猪肉,易继红就吃鱼肉。公安县是江汉平原的鱼米之乡,因为地处长江之滨,所以鱼肉很便宜,每斤大约4元多。因此,55元钱相当于10几斤鱼肉。 “我家里基本生活的主要开销,就是买鱼肉和油、盐、酱、醋等调味品,还有水、电、气方面需要一些花费。”   对于领取的养老金,易继红充满了期待。 “政府给我们这些老农民发钱,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55元前几年还能买些东西,现在能买的东西确实少了。政府财力有限,我们也能够理解。但是,养老金如果能涨点儿就太好了,能否涨到150元左右啊?这样,我家就时常有鱼肉吃了。”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