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农保
新农保让“老西儿”变大方了


最近一段日子,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东小村镇尉家小堡村,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整天乐呵呵的,时不时上街赶集,还常带点儿鱼啊肉啊回家。一向抠门的 “老西儿”咋突然间变大方了?村里几个 “愣头青”还向他们打听: “您老这是在哪发的财呀?”“我哪里发财?我这是政府发的养老金。这钱我有,你们也能有。”村民徐高财老人笑着说, “每月55块钱,我已经领了几个月了。我倒是不急用这个钱,他们 (村里其他60岁以上的老人)是月月去取钱。”
新农保 “顶了大事”
“新农保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保农民的基本生活。这对于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确确实实是能顶大事的。”大同市人社局农保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55元钱的基础养老金对于城里人来说,大概只够吃一顿快餐,但对于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它却是一笔 “额外”收入,每年直接增加收入660元,起码可以解决柴、米、油、盐等一些基本生活用品问题。而且以后还会增加,农民有了更多的期盼。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随着新农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由过去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过去,每月总惦记着儿子给生活费。可是看他们还要抚养自己的子女,生活压力也不小,所以我的3个儿子每月总共才给我们老两口100块钱。有时候他们要是急用钱,我们也不敢张口了。”徐高财老人告诉记者。
“你看,现在政府月月给我们老两口110块钱,准时准点,比子女可靠。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存款不够用了!”徐高财的老伴说。
参保 “我们都别拉下”
而在对待参保的问题上,老百姓的态度由以前的观望、等待 “要我参保”,向理解、支持 “我要参保”转变。据徐高财老人讲,当他第二天乘村里的班车去镇上办手续的时候,一上车,却发现车上已经坐满了像他这样的老头老太太,而且途中还不断有老人上车。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坐车呢?”徐高财问身旁的一位老乡。
“你看新农保的这小本本上不是说了嘛,年满60岁的农村老人每月可以领取55元的养老金。还不赶紧报名去。”
“要是放以前,我们这些经办人员可得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地上门动员、宣传,磨着嘴皮子说这政策怎么怎么好,掐着手指头算怎么怎么有利;然后再一点一点解释如何办手续,比如什么时间办、去哪儿办、拿着什么东西去办等。”东小村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经办员王阁元说,可如今不一样了,只要宣传车一进村,许多村民都闻讯赶来,保准宣传材料一抢而光;没赶上的,可以听村里广播,大喇叭一喊,也很管事;即便有不懂的,人们也会主动上镇里来咨询。
为老人开设 “绿色通道”
在镇里的新农保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该村新农保参保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缴费台账。翻看整本账目,全村各户情况、村民户籍信息、新农保缴费情况、养老金领取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光这个账目就让我忙活了好些日子。”据尉家小堡村的李村长介绍,在台账里看到的所有信息,都是村干部和乡劳动保障所的同志手工录入的。
建账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村里居民的户籍问题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老人去世了可户籍没有注销、有的老人没有身份证等。这些问题在平时由于农村人口流动小,所以显现不出来,但是在办理新农保参保手续的环节上,这些问题一股脑地全都堆在了经办人员的面前。
“为了让农村老人尽快领到养老金,东小村镇特事特办,让老人到派出所开户籍证明就可以申请。”据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负责人介绍,那一阵子工作人员放弃休息,专门为办理新农保身份证和开户籍证明的老人开设了 “绿色通道”。
“如此形势下想不发展都不行啊。”大同市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主任杨振春说,2011年是大同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快速发展的一年。截至2011年底,9个农业县区中已有6个县区被列为国家级新农保试点县,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74万余人,待遇领取人数达到18万余人,全市适龄农民参保率达到90%,其中,灵丘县、广灵县参保率突破90%,全年收缴社保基金1.2亿元,为2012年实现全覆盖打下了良好基础。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