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核桃村里 陈支书倾情话喜忧


“郭明同,在屋头没得?搞快点,核桃专家下田看情况了!”扯着大嗓门,满头冒汗,组织村民集合去听核桃专家讲课的,就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高车村支部书记陈海元。
7月11日,中子镇又是一个大太阳天,在地里头忙活了大半天,汗衫早已湿透的陈海元找了块阴凉地儿,跟记者席地而坐聊了起来:“我这个村官虽然小,但跟老百姓走得近,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地脱贫致富奔小康,我觉得很有面子。”
现在农村政策好村民生活有保障
陈海元今年50多岁,1990年就在高车村任村支书,至今已有22年。由于性格直爽,做事一直讲究“一碗水,要端平”,他在村民心目中的威望很高。
“要说这两年村里有啥子事最让我这个村支书高兴的,就是搞核桃产业让大家生活好了。如今党的政策好,农民种粮有补贴免除农业税,又有了新农保、新农合等等,让我们农民生活很有保障!”陈海元开诚布公地说。
陈海元告诉记者,村民张万翔的父亲走得早,他一直和70多岁的母亲相依为命,靠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过活。2008年,他家的土房子年久失修垮塌,镇政府拿出4万元给张家修了一楼一底的砖瓦房。2009年,又按照新农保相关要求,让他母亲享受待遇,看病吃药的经济压力被大大减弱,他自己也办理了农村低保……“反正这两年,能让他享受的惠农政策,都享受了!现在他一个月能有百多元的收入,今年他又种了几株核桃树,预计年收入能达到两三千元。”陈海元说。
陈海元感慨道:“新农保,新农合真的是办到我们农民心里头的好事情。现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这些老人看病吃药、生活起居等等都需要钱,如果没有这两个好政策,我这个村支书真不晓得该咋办!”不仅如此,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补助,也让陈海元高兴不已,“我们村以前全是泥巴路,现在都通了水泥路,核桃再也不愁卖。修路款,政府补助20万元/公里,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农户意识跟不上发展产业有阻力
高车村是川北一带远近闻名的核桃村,核桃产业也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然而谈及此事,陈海元也有苦恼:“发展核桃产业,助农增收,这当然是好事。但一些村民根本不按技术办。”
据他介绍,村里很早就有种植核桃的习惯,但一直缺乏相关技术,核桃产量一直提不上去。村里请来专家搞科学种植,但有些懒散惯了的村民完全不听专家的要求。比方说,专家要求每株核桃保持距离80厘米,结果这些村民直接拿脚量,树子栽得七倒八歪地,差点儿把专家气跑。没办法,陈海元只能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尤其到了核桃树生长的“春防冬管”期间,陈海元几乎天天下田督促村民监管。
面对一些村民的不理解甚至辱骂,陈海元还是耐着性子给村民做工作。“四组有个村民,当初我做了不少工作让他种核桃,他是死活不干。2008年后,核桃产业的效益开始出来了,他又后悔了,来找我扯皮,说是我当初没讲清楚,才让他富不起来。你说,这还讲不讲理?”陈海元苦笑道。
陈海元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发展核桃产业,朝天区在高车村等村开展了核桃产业园区建设,一时间大企业、新设备、新技术纷至沓来,可村民们却习惯“挣快钱”,对成立专合组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都不积极。“一些村民情愿和小商小贩搞快钱,也不愿意看远一点,和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陈海元说。
转变群众旧观念做大产业奔富路
苦恼归苦恼,但陈海元还是表示,这几年通过发展核桃产业,村民生活水平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不少村民的年收入已达到5000元以上。“下一步,我希望能和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合作,同时请区林业局、核桃研究所来给村民搞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更新意识,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
“现在,产业园区内有不少大企业在对核桃进行深加工,生产核桃粉、核桃油等,这些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如果高车村能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村民们就能实现共同富裕。”陈海元说,“同时,希望专家们能够拿出更多的优良核桃品种,淘汰掉现在村里栽种的一些低产品种,让村民种植核桃的收入再上一个台阶。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