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高效适宜”是支付改革的首选

2017-03-27 08:00:02 无忧保
  在近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有关部门的管理者和专家们就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问题进行了讨论。   医保付费改革不局限一种方式   胡晓义:医保付费改革要探索多种付费方式,主要目的是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尤其是个人负担的增长。   姚 宏:任何一种单一的付费方式改革都不能支撑起医保的大盘子,改革需要的是一整套的支付制度。要基于预算管理进行总额控制。没有预算管理,就谈不上付费制度改革。而总额预算的管理,实际上是根据预算对医疗机构提出要求,然后把整个发展速度控制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就是把服务的增长范围控制在一定的预算范围内。而随着对预算的总额控制,服务方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如不同疾病随着病人的不同,在预算中也要有所体现,所以对住院和门诊几个大病的治疗,我们采取了病种组的管理。随着门诊向基层的倾斜及其守门人制度、激励制度、家庭医生的建立,也将逐步发展按人头付费。   张宗久:支付方式改革需要运用一些先进的方法,需要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使医疗服务的劳务真正地回归它的价值。   周海洋:不同的支付方式各有利弊。在选择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主要矛盾。目前,用支出控费来确保医保制度,基金收支平衡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   总额预付制是不是改革首选   周海洋:上海市从2005年开始推进总额预付制。从2010年开始,二级医院全面实行了预付,2009年3家三级医院实行了预付,2010年10家,到去年全部三级医院实现总额预算和预付。在实践过程中,初步形成了医保总额预算、预付管理框架下,以按服务项目付费为基础,预算管理为核心,预付方式相配套的按病种、按服务单元付费为补充,多种支付方式混合体,混合模式。同时,将总额预算的管理和预付这种支付方式的钱移动结合起来,约束和奖励并举,超支的费用,医院负担40%。   但是在改革中,我们也面临诸多挑战:第一,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由于预算安排是在承认历史数据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合理性是存疑的。再者,现在预算增长安排的合理与否,是相对的,因为它是通过协调、协商来确定的。因此,预算增长的合理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另外,预算管理是变动的。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考核评估有问题,如2011年我们的医保基金用了300亿元,这300亿元用得合理不合理?效率怎么样?对其缺少管理办法。第二,合理控制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也会产生一些如推诿病人的行为。   顾 昕:按照目前的政策:超支不完全自理,结余不完全归己,这容易让付费者和医疗机构回到按项目付费上,于是总额预付制度就发生了变异。最后变成了按项目付费加总控的帽子,单病种付费最后变成了按项目付费,只不过加了一个DRGs的帽子。此外,我们国家市场机制不发达,因为“看不见的手”经常被“看不见的脚”即政府的行政管制“踩住”了。   高解春:医保预付的最大瓶颈和挑战,实际上是政府的核心目标问题,总额核定最大的挑战是科学的核定方法。总额定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医院接诊病人的积极性,如当总额过低时,就会出现推诿病人的现象,所以如何核定总额是最大的挑战。      地方性实践优于全国统一模式   顾 昕:医保付费改革的实践必须要有地方性,用一个全国性的顶层模式是不可能的。因为多种付费方式的组合,以及每种付费标准的设定,与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费用的平均水平有关。   周海洋:任何一种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地自身的实际。同时,如果医院管理和运行不改革的话,很多单方面的改革难有效果。   邓小虹:北京的改革在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同。比如DRGs付费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工作准备,卫生局、人社局、财政局、发改委共同组成了一个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地开会讨论,推动了DRGs付费改革。   需要更多地研究基本医疗服务   姚 宏:总体来说,各个统筹地区,不管现在正进行什么样的改革,付费方式都要进行总额预算和总额控制,而且要把总额分解到每一个医疗机构,每一个结算周期。要建立一个透明公开的总额控制的谈判机制。这是因为:首先,目前价格处于一种不合理状态;其次,改革中难以依据临床路径进行测算;第三,医保基金预算处于初级阶段;第四,大多数医院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良性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承认既往的病人流量和服务质量水平,采取总量控制是合理的。长远来讲,付费方式改革以后,要更多地去研究基本医疗服务:什么是基本医疗服务,什么是适宜技术。在医疗费用控制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医保部门要逐步搭建管理平台,实现医保统筹组织、医院自主协商,以公开促公平,以透明促共识。   周海洋:在改革中,我们提倡“三公开、三协商”。“三公开”即年度预算公开、分到每一个医院公开、协商产生的结果过程公开。“三协商”即第一轮协商定总盘子;第二轮协商定每个区县一二级医院的分配比例;第三轮协商每一个三级医院的分配比例。   李 玲:在中国,医保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筹资体系,改革的实质在于如何将筹资体系和服务体系整合起来,把外部的交易成本内部化,这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中的关键。   胡晓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姚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   张宗久: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   邓小虹:北京市卫生局巡视员   周海洋: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李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高解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   顾昕: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标签:   改革支付改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