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上海家庭平均规模2.5人 专家建议改善人口结构

2017-03-27 08:00:02 无忧保
  据《东方早报》报道,今天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上海市人口计生委、杨浦区人民政府昨日联合举办上海人口与发展专家咨询会。会议透露,上海人口发展呈现三大主要特征:一是人口高增长,生育低水平;二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三是城市化率高,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逐渐降低,郊区人口密度开始上升。   会议还透露:上海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长期处于过低水平。户籍人口少年儿童比重偏低,家庭规模不断缩小,2010年“六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家庭平均规模为2.5人,比全国少0.6人。   10年增加661.15万人   市人口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黄红在会议上透露:2000年“五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海常住人口为1640.77万人,2010年“六普”时已达到2301.91万人,10年间增加661.15万人,年均增加66.1万人,增长40.3%。2011年达到2347.46万人,比2010年增加45.5万人。   与常住人口总量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长期处于过低水平。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7.17%。、死亡率7.85%。、自然增长率-0.68%。。   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情况也日益突出。2010年“六普”时,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323.6万人,占23.1%,比全国高9.8个百分点;2011年达到331万人,占23.4%。   按常住人口计算,2010年全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347.0万人,占15.1%,比户籍人口低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户籍人口中的少年儿童比重偏低,家庭规模不断缩小,2010年“六普”时,0至14岁少年儿童数量121.7万人,比例仅占8.6%,比全国低8.0个百分点;家庭平均规模为2.5人,比全国少0.6人。   家庭发展如今面临挑战。从2013年起,上海每年新增老年人口中的80%以上将是独生子女父母。有关调查显示,70%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希望能够依托社区实行居家养老。《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其中一项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口健康促进模式,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向家庭计划指导服务转型。   外环外每年增加50万人   会议透露:本市城市化率高,人口分布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六普”数据显示,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的城乡划分标准,2010年上海城镇人口为2055.51万人,占总人口的89.3%。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轨道交通、大型居住社区和新城建设的步伐加快,城乡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逐步降低、郊区人口密度开始上升,人口居住沿轨道交通扩散和向郊区新城集聚,呈现出人口城市化和郊区化并进的发展态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透露:上海内环线内,有450万户籍人口,平均每年减少2万-3万人;内环线与中环线之间,平均每年增加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平均每年增加2万-3万人,常住流动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0万人;中环线与外环线之间,平均每年增加5万-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平均每年增加2万-3万人,常住流动人口平均每年增加5万-6万人;外环线外,平均每年增加50万人。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和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指出:作为长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上海对周边地区以及其他地区人口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在沪的外省市流动人口呈不断增加趋势,跨城市的通勤人口数量也将不断增加,今后一段时间内,全市人口总量规模将可能继续攀升。   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   与会专家指出,上海要积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提高家庭发展能力,要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合理调控人口规模,使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和服务管理相适应。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调控人口规模中的先导作用。注重调控人口规模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相结合。   二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城市经济活力、人口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调节人口出生和人口流动迁移来改善人口结构。不断完善“9073”养老服务体系,合理配置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实施老年医疗护理体系建设工程。探索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大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积极发展各类教育。高度重视发现、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在户籍、居住、社会保障、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制度。   四是推动人口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合理分布,使人口布局与城市形态、城镇体系、区域功能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在市域范围内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区战略,大力推进郊区新城建设,引导人口向新城和新市镇集聚。   五是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探索研究新形势下保护家庭传统功能和促进家庭发展的社会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社会支持体系等。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