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进家门 解烦难 暖人心


诚心服务,真情相助”。走进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车站社区人社服务站,8个温暖的大字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
7年前的今天,孝南区车站社区的居民刚刚回迁或面临拆迁,学历低、技能少、素质差是这里居民的普遍特点,因为找不到工作,很多人生活十分困难。
7年后,车站社区安居乐业,就业率高达98%,2010年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称号。
短短的几年时间,缘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答案还需在孝感市人社部门2009年开始的125个基层平台 “六统一”规范标准建设中寻找。
2009年,孝感市开展了以打基础、抓基层为主题的 “双基”创建活动。同时,全面实施 “433计划”,即在3年内全部社区平台达到 “六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场地设施建设、统一机构工作职责、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规范、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基础台账和报表。计划第一年40%达标,第二年和第三年各30%达标。每年定期召开全市基层社区平台建议工作会议,狠抓工作目标落实,全力推动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打基础 抓长远
服务范围从城市到农村,服务对象从 “从摇篮到坟墓”。近年来,孝感市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以规范标准建设为目标,实现了新跨越。
2005年,车站社区率先设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随后展开入户调查、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开发等服务。
2009年,该社区又投资80多万元改建了120多平方米的社区人力资源市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LED信息显示屏,与区人社局连通了就业、医保、劳保专线,实现了区内资源信息共享,辖区内的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快捷便利的各项人社服务。事实上,2009年以来,孝感市投入基层平台建设的资金约3000万元,仅孝南区就投入了610万元。
“现在,每个基层平台统一设计,统一了功能布局、外观色调、标牌标识,在外观形象上做到了整齐划一、亲和新颖。老百姓一看就知道是人社服务站。”孝感市就业局基层平台科科长王双兰说。
解民忧 暖民心
“社区居民蒋菊梅从孝南区物资供销公司下岗后,爱人疾病缠身,两人的生活仅靠低保维持,十分困难。我们向上级反映,为她谋得一个社区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还为她办理了社保补贴和大病医疗救助,解决了她一家的基本生活问题。”车站社区人社服务中心主任潘军介绍说,像蒋菊梅这样的困难户,社区发现一户解决一户。
孝感市人社局要求把 “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作为社区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方法,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对有就业困难人员的家庭均要登记并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辖区内人员情况清、群众需求清、家庭状况清、就业情况清、服务对象清、困难群体清。
“我们每年都要开展入户摸底。去年借助人口普查便利,又摸排了一次辖区居民就业动态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我们还为每位失业人员建立了动态档案。”民主社区长期从事人社协管工作的李锦秀说,她对社区居民就业情况做到了 “一口清”,心中有本 “活账”, 把居民解决不了的难事当作实事来抓。
强素质 稳队伍
基层平台服务质量好坏、效率高低关键在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
孝感市人社局出台政策:乡镇、街道人社服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2名-3名,所需人员可从乡镇、街道其他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中调剂解决,并可根据乡镇规模和业务需求,设置公益性岗位2个-3个;城市社区要配备工作人员1名-2名 (其中1名为专职工作人员);行政村、农村社区要配备1名协管员,由所在乡镇、街道人社服务中心管理和监督。加强岗位培训,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要有计划地接受岗位培训,所有人员经培训发放合格证后方能上岗。
孝感市同时规定,新进基层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公开招考、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程序。
经过几年的优化整合,孝感市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总数的80%,一大批优秀人才充实到了基层社区工作岗位。
“全市125个基层社区,每个社区每年工作经费3万元,全年全市从再就业资金中列支375万元以上。”孝感市就业局局长付立贵说。基层社区开展职业介绍、推荐失业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按季兑现工作补贴,提高了工作人员工资,队伍也就稳定了。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