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山西老龄人口突破441万 不到9人里就有一个老年人

2017-03-30 08:00:01 无忧保
  目前,我省老龄人口已突破441万,预计2025年前后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2000年,我省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1年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441.97万,占总人口的12.3%……昨日,省老龄办会同省社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山西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该项课题研究于2009年6月启动,历时两年多,采取的形式包括抽样问卷调查、入户调查、实地走访调研等,最终形成13个专题报告和课题总报告。报告认为,虽然我省的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由于我省是内陆资源型省份、老工业基地、欠发达地区,因此应对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老龄化已经成为我省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课题,必须着眼长远,从物质、精神、制度、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   现状:老年人口年均增长15万   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于城镇   我省人口老龄化特点为,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迅速;老年人口高龄化明显;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2000年,我省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整个21世纪前半叶,我省老年人口将始终保持增长势头,平均每年增长15万。   2011年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441.97万,占总人口的12.3%。据测算,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将于2020年突破600万,2046年突破1000万。与此相应,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将持续攀升,到2047年时,这个比例将达到31%,意味着约每3个人中就将有1个老人,到时我省将超过重度老龄化的警戒线。   同时,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也将越来越多。目前,我省80岁以上的老人为43万,到2050年,将达到186万,占老年人的比重由现在的10%上升到17.7%。   与城镇相比,农村老龄化程度更高,到2046年,农村老年人口数量是城镇的1.5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动,这种城乡人口老龄化倒置的状况还将继续发展。   而我省少儿人口(14岁及以下人口)却是呈先增后减的态势。2021年之前,少儿人口习惯性增长,达631.94万人。2021年后开始持续减少,2050年将减少到478.86万人。   我省人口平均寿命已达73岁左右   “生育率下降,寿命延长,是导致老龄化的重要原因。”省社科院人口研究所主任谭克俭介绍,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将出现生育率下降的问题,而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下降速度将更快,老龄化进程也将加快。   同时,老年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目前,我省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到73岁左右,到2020年,我省人口的平均寿命预计将达到80多岁。   出生的人少,长寿的人多。预计2025年前后,我省将实现人口数量惯性增长向人口负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省进入人口负增长的阶段要比全国早5年。   同时,我省劳动力人口将在今年达到峰值,2432.2万人。之后开始持续缩减,2050年将减少为1775.9万人。届时,老年人口仅次于劳动年龄人口,成为第二大人口群体。   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可能在2020年后出现年度缺口   养老金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目前,我省是5.7个劳动力供养一个老人,到2050年将面临1.7个劳动力供养一个老人的严峻形势。“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缴养老金的人将越来越少,而领养老金的人将越来越多。”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文清说。养老金缴费者和养老金领取者比例将不断恶化,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规模逐年加大。据测算,从1978年到2008年,我省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由20亿元增加到240多亿元,增长了12倍。到2050年退休职工总数将超过500多万人,每年支付退休费用将达到1500多亿元,比2008年再增长6倍多,给政府将带来巨大的压力。   据课题组测算,我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极有可能在2020年之后出现年度缺口,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因此,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需求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医疗保障制度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人口老龄化过程将大幅增加全社会的医疗服务需求和疾病经济负担。   据测算,到2025年我省医疗支出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占全省GDP的12%。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每两周内患病的例数将增长4倍,老年人疾病经济负担的绝对规模增长148倍。而我省老年人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比例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以上,未来我省老年人的患病状况和疾病经济负担的发展趋势将比全国许多省份更加严重,收支失衡的压力不断增加。   我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现有累计结余仅够支付18个月,在全国处于偏后,出现收支缺口的风险已经存在。而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会从根本上改变医疗卫生资源的代际分配格局,引发潜在的社会代际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我省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要求的医疗保障制度任重道远、压力巨大。   老龄服务需求与日俱增   人口老龄化将伴随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人口结构老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家庭成员关系疏远化的趋势,家庭服务功能日益弱化,建立健全老龄服务体系的压力不断加大。   同时,我省人口老龄化还将伴随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大幅增加,导致老龄服务需求迅速膨胀。据调查,我省老年人中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3.69%,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意愿的占27%,老龄服务的需求压力已经显现。从现在到2050年,我省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由42.8万人增加到186万人,增长约4.1倍,空巢老年人数量将由目前的110.6万人增加到553万人,增长约5倍。从供给角度看,我省老龄化服务机构、设施和人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服务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目前的服务床位需求缺口已达约50万张,未来的缺口可能更大。   此外,人口老龄化还将显著加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难度,并将给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管理带来诸多问题。   对策:既要完善保障也要加强服务   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医疗问题的制度安排。”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文清说。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要以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全覆盖,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尤其是要探索解决无收入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   对于养老保险制度要着力解决结构性问题,促进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分配。   同时,构建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为主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   长期照料服务制度是为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与养老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应对老龄社会的三大基本制度安排。   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高龄老人、失能老人不断增加,需要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专业服务队伍建设,尽快建立长期照料服务制度。另一方面,由于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日益增多,家庭养老人力资源流失,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我们需要加快发展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的服务需求。”省老龄委专职副主任王进龙说。   开发老龄市场发展老龄产业   从根本上说,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依靠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发老龄产业,既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商品,又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省老龄委专职副主任王进龙表示,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该积极研究老年市场需求,开发养老设施、生活照料、疾病护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旅游观光、老年用品、食品、保健品、服装等,构建老龄产业体系。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标准化、专业化、职业化、集约化的服务系统,构建职业服务、专业运作、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长效发展机制,推动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