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走进社会保障的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这春天里……”时下,一首歌曲 《春天里》正火暴大江南北。如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惠民政策犹如浩荡的春风,温暖了人心,把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1万名农民带进了社会保障的春天里。
作为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区),随州市曾都区自2010年3月启动新农保制度已一年多了。截至目前,曾都区新农保参保缴费人数210028人,综合参保率达96.3%,享受基础养老金的50005人,发放率达100%。 “有了新农保,晚年不愁了。”这是时下该区广大农民对新农保发自肺腑的诠释。
5万名农村老人:
走进了 “保险柜”
谈起新农保惠农政策,曾都区经济开发区两水社区4组67岁的靳得山老人竖起大拇指称好: “种田不缴税、看病报药费、老了能领养老金。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我们是赶上了好时光!”原来自去年起,他和老伴每人每月都能领到55元的养老金。
“我每月领到的养老金是71.5元,比同龄老人多16.5元。这些钱在生活中帮了我的大忙。”曾都区南郊街道凉亭村9组独女户钟先凤老人说。在建设新农保制度过程中,曾都区政府对独子户、独女户、独生子女伤残户等6类计划生育对象按类别加发20%、30%、40%、50%的基础养老金。截至今年5月底,曾都区对符合条件的502名6类计划生育对象发放补贴养老金6.2万元。
“从下月开始,我的养老金就要从每月55元涨到75元了。”曾都区东城街道文峰塔社区即将年满80周岁的庞中德老人说。实施新农保后,曾都区政府对年满80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加发20元的基础养老金,全年区财政补贴养老金约120万元。
新农保制度的建设,改写了千百年来农村传统的 “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曾都区5万余名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犹如走进了社会保险的 “保险柜”,每年都能享受到至少660元的基础养老金。
重度残疾人:
重树生活信心
曾都区万店镇落天坡村农民刘照海今年37岁,从小患上了肌肉萎缩症,行动不便,不能下地干农活,其父母如今也年事已高。“我家的经济状况不好,日常生活开支都难应付,要给儿子缴纳100元的参保费就更难了。现在,政府每年给我儿子代缴了养老保险费,以后他的生活就不用愁了。”刘照海的母亲激动地说。
据悉,曾都区农村有重度残疾人员654人,他们大多像刘照海一样没有社会保障,最渴望享受到新农保的温暖,但因家庭经济困难,特别需要政府为他们搭起一座享受新农保果实的 “政策桥”。
“为了让更多的重度残疾人员沐浴到新农保惠民政策的阳光,我们区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决定由财政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为他们代缴养老保险费。目前,我们区654名重度残疾人员已经全部参加了新农保,6万多元的财政补贴资金全部到位,他们的老年生活从此有了保障。”曾都区农保局局长李金枝说。
21万名农民:
养老不再犯愁
近段时间以来,曾都区洛阳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杨鹏有点儿忙,因为许多农民都利用赶集的时间到镇人社服务中心缴纳新农保参保费。
“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能按时领到55元的养老金。这是咱亲眼看到的。”前来缴费的洛阳镇金鸡岭村青年农民郭华明说, “我起初对新农保持观望态度,现在知道了,新农保是政府给咱农民办的大好事。只要参了保,到60周岁后,就能领到更多的养老金。”
看到了实惠,农民参保率大幅上升,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中青年农民参保缴费积极性不高。曾都区创新工作方法,对在家农民,上门为其算好3本账:一是经济账,早参保既增加自己将来领养老金的钱数,又能享受到政府的参保补贴;二是亲情账,为父母参保缴费,既能让父母年满60周岁时领到更多的养老金,也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敬之心;三是面子账,左邻右舍为父母缴费参保,自己不能落后他人,以免让外人笑话。对外出务工农民,他们通过其亲属取得联系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对于愿意参保的,可由其亲属先行垫付养老保险费。
新农保使广大农民在 “种地不缴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实现了养老不再犯愁。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