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百年大计的新农保需管理到位

2017-04-05 08:00:01 无忧保
  参保人数倍增   基层平台建设亟待提速   记者:新农保是中央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自2009年实施以来两度提速,预计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全覆盖。对于很多地方来说,新农保工作的重点,由前期的扩面转为后期的管理服务。相对于前期工作,新农保的管理存在哪些挑战?   林义:在开展新农保的第一阶段,通过深入基层宣传、发动,广大群众踊跃参保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新农保深入人心。下一阶段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反映在新农保的管理和运行上。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全国范围的新农保制度全覆盖,无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2009年新农保试点以来,国家试点和地方自行试点地区有近2亿农村居民参保,5000多万名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未来新农保参保人数倍增,而目前全国社保经办人员却只有15万人左右,因此,新农保后期的管理和运行,在人员、信息、金融网络、机构等方面都面临严峻挑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层平台建设,尤其是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信息系统的便捷程度亟须提速。试点前期,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探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那么,随着扩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业人口大县延伸,基层平台建设不适应的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新农保的基层管理服务仍是很大的问题。尽管乡镇也配备了一些农保专员或协管员,但他们的专业技能大多通过短期培训完成,适应工作还有一定差距。又比如,做好参保人员缴费记录、待遇领取记录等数据工作,必须尽快建立统一完善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服务需求增加   经办网络建设应加强   记者: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且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对建设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提出很高要求。您认为应该如何提高新农保的经办能力?   林义:新农保可以说是百年大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制度安排,一位农村居民20岁左右开始缴费,到60岁领取养老金,现在的人均寿命是70岁左右,这就是一个50年的时间跨度。因此,提高新农保的经办服务能力意义重大。   我认为,首先应该着眼建设全国统一的新农保信息平台。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需要技术、政策方面的协调配合。现阶段软件开发应该为未来政策衔接留下接口,为今后全国范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做好准备。   其次,构建金融服务支持网络。目前试点地区的协作金融机构尚未出台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没有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配套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乡镇金融网点空白亟待消除。此外,农村老弱病残老人和空巢老人多,文盲率高,并且居住分散,金融服务还很难进村入户。   再其次,要建设一支专业的新农保管理服务队伍。新农保在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都需要相当数量的人员。   最后,整合基层行政资源。新农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在乡镇一级都是分口管理,产生的问题一方面是人员编制紧张,工作力量分散;另一方面是行政资源浪费,运行效率低下。当然,在现行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框架下,要理顺各方关系难度很大。不过,在经费、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各地也可以探索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四川德阳通过招标采购购买公共服务,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实行保险公司第三方管理,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管理服务效率。这些探索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参保意愿不高   基金管理、保值增值压力大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长期维持农民的参保意愿?   林义:凡属自愿保险都面临这一难题,对于新农保更是如此。在试点过程中,农民尤其是40岁以上的农民,非常拥护基础养老金政策,积极性很高。但20岁-30岁的农民,参保意愿却普遍不高。即使参保,中途退保的可能性也很大。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制度吸引力。新农保参保的财政补贴涉及到各级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区县一级财政补贴压力大,贫困县财政补贴难以到位。二是新农保基金的管理、保值和增值。目前,新农保基金大多集中在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而县级机构无权实施社保基金的投资及保值增值。农民讲求实惠,如何吸引农民参保、续保,更关键的问题是把新农保基金的管理、保值增值做好。实际上,如果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尤其是个人账户基金收益率过低,农民长期缴存意愿将大受影响,财政兜底压力过大,影响基金的可持续性。   确保制度衔接   统筹城乡养老保障是大方向   记者:新农保制度运行中,不可避免涉及到与老农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农村低保、残疾人补助等制度叠加或衔接。它们之间如何实现有效衔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林义:首先是新老农保的顺利衔接。应该及时清理老农保账目,避免新老农保双轨运行,提高新农保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其次,计划生育补贴、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农村低保、残疾人补助等制度,从政策、操作层面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应该强调政府各部门的配合协调,避免制度衔接过程中产生政策真空,出现攀比待遇的现象。既要努力实现对各类群体的经济保障,又要尽力减少管理漏洞,防止因衔接不当产生不稳定因素。在新农保制度衔接方面,需要尽快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向各地推广。   记者:实际上,北京、天津、重庆、浙江等省市在新农保制度实施时与城镇居民一并统筹考虑,城乡居民养老保障一体化似乎已是大势所趋。   林义:养老保障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进步意义。但我国城乡差异巨大,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因此,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两个制度并行的局面在短期内会并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行一个制度,最终发展成为国民年金制度,在短期内是不会实现的。

标签:   新农保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