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保体系


至今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整整两年了。记者今日从省卫生厅获悉,我省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突出惠民措施,突出改革实效,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五项重点改革稳步有序推进,医改成效持续显现。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截至2010年底,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90.8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农合参合人口达4911.7万人,参合率达95.27%。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80元/人提高到2010年的120元/人。2010年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2.8%、60%、65.13%。新农合统筹地区全部实行门诊统筹。
我省还积极开展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全年免费救治农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09例,救治人数全国最多。对全省52万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用全免。同时,启动了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试点,开展了省内外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医保关系无障碍转接。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已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住院费用即时结报,新农合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率达到81%。
国家基本药物价格大幅下降
2010年1月31日起第一批36个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2010年12月底又新增38个县市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扩大到60%的县市区。
目前,我省已全面实行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基本药物中标价格比我省基层医疗机构原零售价平均下降47.1%,比国家指导价下降了53.2%。基本药物全部实行统一配送,平均配送率达到98.1%。同时,针对基层用药需求情况,合理增补90种药物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调整医保报销目录,将基本药物(包括增补药品)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推广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开展了相关培训,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此外,我省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其中“宁乡模式”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部分试点县成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或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行“收支分离、集中核算、绩效考核、财政监督”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服务能力增强
在2009年的基础上,2010年我省又启动1100个建设项目(其中县级医院4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65所、村卫生室920所、精神卫生服务机构8所)。省财政还投资3000万元在15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公转房1500套。
同时,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建设。为乡镇卫生院招收400名定向免费医学生,招聘执业医师70名;安排287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完成乡镇卫生院人员培训3.14万人次、村卫生室卫生人员培训5.25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5545人次。并加快建立城乡协作机制,34家城市三级医院与103个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823个乡镇卫生院和12157个村卫生室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初步形成“大院带小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室”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发展新格局。
此外,我省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全省乡村医生年人均补助3289元。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也正式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全省居民均享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在2009年15元的基础上提高到2010年17.5元。全省各地普遍落实了居民健康档案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个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率100%,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截至2010年底,全省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已达43.8%,农村居民建档率达27.4%,提前完成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农村适龄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检查、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氟中毒地区改灶、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农村育龄妇女免费补服叶酸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同时根据我省实际,实施了艾滋病、结核病免费检测、免费药物治疗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免费救治等项目,拓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层次。
公立医院改革让群众受惠明显
首先,我省突出抓好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先行先试。株洲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通过资源调整和重点扶持,打造“一个市级医疗中心、四个区域医疗中心、四个专科医院”的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实施2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组建“三级综合医院带二级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纵向联合体,促进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分工协作制度建立。探索成立市级临床检验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整合高、精、尖检验检查和消毒供应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和浪费,逐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该市19家企业医院中,除两家医院注销外,其余17家医院相继完成各种形式的改革改制。目前,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同时,我省统筹推进全省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公益性要求,在对口协作、方便患者就诊、减轻患者费用负担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管理措施,群众受惠明显。大多数公立医院着力优化就医环境和流程,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挂号、交费、取药等候时间普遍缩短到20分钟以内。部分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家属或自聘护工承担生活护理的问题逐步解决。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药费比例平均下降至32.6%,总费用平均下降了7.2%。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