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十二五”的民生幸福愿景


2011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十二五”规划纲要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路径。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对 “十二五”的民生领域改革各抒己见,充满期待。
“就业优先”制造 “新饭碗”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将达到2400万人,而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是900万个左右,年供求缺口将超过1000多万个。与此同时, “就业难”和 “招工难”的现象相互交织。
“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到要实施 “就业优先”战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府经济顾问赵湘平认为,我国就业工作已经到了一个转折期,所以要长期实行 “就业优先”的战略。 “目前来看,就业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并没有根本得到解决,并且会长期存在。所以,我们必须把就业工作摆在党和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如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副市长刘家强建议,要适应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需要,要制定和实施更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大学生 “就业难”到底难在何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认为,大学生 “就业难”的症结并不在于扩招,现在制造业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占的比重很小。这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他建议,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普及社会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对于 “招工难”,刘家强委员认为,根据四川全省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情况监测的信息,在用人单位招不到工的同时,又存在无技术等级或职称求职人员严重过剩的问题。 “所以,一定要做好职业培训工作,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推进素质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此外,还要尽量消除供需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全民保障”织就 “幸福网”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完善社保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郑功成代表对此评价道, “两个全覆盖”再加上已经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能全面实现“两免除一解除”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目标。这是社保体系建设质的飞跃,是民生事业发展的新高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同样公开表示,实现基本社保均等化,不仅有利于社保制度的完善,还能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广东省人社厅厅长欧真志介绍, “十二五”期间,广东实现全民保障指日可待。 “明年我们将实现新农保的全省覆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已经在推动进程中。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加快社保制度覆盖,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加快层次统筹,方便转移流动”。
“民富时代”鼓起 “钱袋子”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郑功成代表认为,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增长长期慢于GDP增长的发展格局将得到改变,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将从 “十二五”开始付诸实际行动。 “治本之策还是在初次分配改革上,要变革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时,快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用人单位按体制内外对劳动者区别对待的格局,落实同工同酬”。
刘家强委员介绍,去年,成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1%,超出城镇居民纯收入增长。 “我们的农民通过产业合作社、土地入股等多种渠道增加了收入,此外,让农民享受到了城市标准的公共服务。因此,收入分配改革中,必须在注重初次分配、优先再分配改革等方面同时发力”。
社会保障在再分配改革的作用不容小视。赵湘平代表说,新农保试点、养老金七连涨、医保费用报销比例提高等,都是社保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例子。社保不但是国家发展与民生保障的重要目标,而且可以成为现阶段调整收入分配最为有效的综合分配工具。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