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应对老龄化需“积极”


中国人口老龄化在加剧,以笔者所在的慈溪市为例,作为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据慈溪市老龄委办公室数据统计显示,慈溪市的人口老龄化有三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到2010年12月31日止,全市老龄人口达到了196202人,占总人口的18%左右。二是增长速度快。2010年老年人口比2009年净增8900多人,而且据预测,未来几年仍将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三是高龄化,截至2010年12月31日,慈溪市8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28000人左右,百岁老人也有60多名。
未来的10—15年是我国劳动力总量持续增长的人口红利期,从现在至2030年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有的战略机遇期。养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银发浪潮快速袭来,如何让老人有保障、有体面、有尊严地生活,应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提倡 “积极老龄化”
2002年4月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向大会提交了一份 “积极老龄化”建议书。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核心在于使老年人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预期寿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保障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笔者认为,在我国老龄化浪潮席卷而来、养老成为一个社会大课题的背景下,不妨借鉴积极老龄化的思想。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为了让积极老龄化深入人心,必须首先向社会大众阐明和普及积极老龄化概念,走出传统的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误区,树立积极老龄化的新观念。既要看到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又要看到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既要看到老年人过去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又要看到继续发挥老年人余热的必要性。
发展老龄产业
除了建设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外,笔者认为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是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老龄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要在认识上加以重视。政府应尽快制定发展老龄产业的法律法规,使之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总的指导方向。有关部门在制定投资计划、安排投资项目时,要逐渐加大对老龄产业特别是老龄服务业的投入,积极推动老龄产业尤其是老龄服务业的不断形成和健康发展。
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社会化、多层次的老龄产业和老龄服务业的发展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企业或机构按市场化的要求自主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财政投入、信贷支持,在税收、投资、营销和流通等方面给予老龄产业和老龄服务业以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外机构和个人参与这项新兴产业的发展。或者由工商部门或者成立专门行业协会,制定专业化标准,在专门的老龄服务部门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定期的岗位培训制度。设立发展基金,专门用于老龄产业和老龄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就近、方便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
加强对老龄产业的舆论宣传,培育老年市场,引导老年消费。重视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进行合理的市场划分,不断开发简单方便、富有人性化的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项目,以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增强政府、企业、社会以及消费者参与推动老龄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尊重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帮助老年人形成科学的消费理念,采取一些更贴近老年人实际的宣传和促销方式,帮助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真实有用的信息,引导他们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
开发老龄人才资源
在老年人这个特殊的人群里,有相当多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事业有成的人才。鼓励支持他们退休之后参与社会事务,既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减少社会对老龄人的供养成本,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也是对这个人群社会价值的尊重,消除他们的“失落感”、 “孤独感”,从而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现在提倡科学发展观,其含义也包括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流动。因此,我们应尽快将老龄人才资源的开发摆上应有的位置。要把老年人才开发作为战略性课题,纳入地方人才开发的规划。把开发老年人才资源纳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内,变消极养老为积极养老。尽早制定开发老年人才资源的战略目标,编制老年人才开发实施计划,确定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政策等。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劳动保障局)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