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参保
吸引农民踊跃参保的“强磁场”


“四不准”下的高参保率
2009年,参加全县新农保千人动员大会后,河南省罗山县彭新镇仁和村党支部书记陈杰立即召集村两委成员,商讨工作开展办法。慎重而紧张地思考后,仁和村决定次日即全面启动新农保,同时制定了 “四不准”的工作方法。
“所谓 ‘四不准’,就是不准强迫农民参保,不准强迫农民贷款参保,不准村干部垫资参保,不准强行代扣农民各种惠农补贴参保。”仁和村妇女主任汪婷介绍。
汪婷同时告诉记者,之所以提出“四不准”,主要是为了避免部分干部片面追求参保率,在工作过程中采取强制性办法。 “新农保是解决我们农民养老问题的大好事,我们所要做的是让大伙真正认识到参保的好处,认识到子女参保,父母领养老金的家庭联动机制的必要性,从而自愿参保、高兴参保。”
为实现这一目标,考虑到农民对新农保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难度,仁和村发出了村组干部、干部亲属、村民代表、在外工作人员亲属以及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带头参保的号召,同时将镇驻村干部、村干部和党员分为若干小组,对全村18个村民组进行了“承包”。
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加上该村党员干部的积极努力,有效地保证了新农保工作快速推进。 “那几天缴费的人排起了长队,大家一个个乐呵呵地,不停地催着我们赶快办手续。”一年多前的情景,至今在该村女干部张清云脑海中清晰如昨。
短短一个月,仁和村共计收到参保费用100多万元,成为罗山县首个参保率达到60%的村庄。
“通情达理”的参保人
“四不准”带给仁和村的不仅是较高的参保率,更有广大群众对新农保及家庭联动机制的理解和支持。
该村村民彭守维的故事颇具代表性。刚听到新农保启动的消息,64岁的老人虽然十分高兴,但心中还是打起了问号:政府既然是给老年人发养老金,干吗还让孩子们掏钱?正当老人疑惑不解时,镇、村两级干部来到了她的家中,一边发放政策明白纸,一边用通俗的语言向她讲解权利和义务的对应关系以及实行家庭联动机制的必要性。
耐心细致的讲解再加上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很快拉直了老人心中的问号。不仅如此,彭守维还主动做起了儿子、儿媳的思想工作。 “我告诉她们,现在是政府掏钱帮咱养老,你现在要是连掏小钱这点义务都不愿意尽,以后老了可就吃大亏了。再说了,国家现在给我发钱,要求你们参保,也是为让你们老了有保障,是对咱全家好。”在彭守维的劝说下,儿子、儿媳很快开了窍,一家人高兴地站在了排队参保的队伍中。
“磁场”产生的基础
据了解,其他实施新农保的地区虽然很少像仁和村一样明确提出 “四不准”,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均要求各级干部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参保。 “一方面新农保这样一个造福于民的政策不需要强制推行,另一方面农民日渐增强的法律意识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做。”河北省大厂县人社局社保所工作人员王阳告诉记者。
对于王阳的观点,彭新镇党委书记胡庆启深表赞同。在他看来,现在农民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强。任何政策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是能够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实施办法是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就会得到他们的欢迎和支持。
“新农保和家庭联动机制的顺利推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胡庆启说, “农民非常清楚地看到了参保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的巨大好处,自然会表现出强烈的积极性。”
安徽省金寨县人社局副局长汪才贵同样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农民大都明白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道理,有这样一个认识基础,再加上细致耐心、通俗易懂的宣传讲解,家庭联动机制完全可以得到广大农民的理解和接受,成为吸引农民踊跃参保的 “强磁场”。 “第一批试点县市的实践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以后新农保在更大范围的推行也必将证明这一点。”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