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全民持卡就医结算渐行渐近

2017-04-19 08:00:01 无忧保
  这注定是一场庞大艰难、连环复杂的战役。   因为要把加密芯片、CPU、密钥等众多极为专业的技术在政府部门、专家和医疗机构的共同攻难克艰下,变成一张灵巧轻便的社保卡。   这注定要成为和谐社会的大事件。   因为当百姓手持一张社保卡看病后便可实现即时结算,再也不用垫付医疗费用,甚至还可以享用它去图书馆、逛公园的“一卡”便利。   自从2009年中央全面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驶入快车道。继实现全民医保后,社保信息系统确切地说是社保卡在医保领域的快速运用,实现了政府在医疗保险领域服务效率的大提速。持卡就医、即时结算成为医保制度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社保卡提升医疗费结算效率   在阿拉伯故事中,阿里巴巴用暗语芝麻开门开启了财富大门。如果将暗语换作社保卡,那么阿里巴巴开启的将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幸福感提升的大门。   “实行持卡就医,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咱们老百姓了。”北京老人刘建国,已经感受到了社保卡实现即时结算的实惠:不仅让他省却了医药费用的垫付,更消除了费用报销的奔波之苦。   实际上,在持卡就医即时结算还没有条件广泛推广之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已经在推行直接结算。即参保人员就医结算时,只要结清按规定由参保者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不需垫付。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含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费用中,全国有86.7%的统筹地区实现了住院直接结算,门诊大病的直接结算率为58.8%,在个人账户门(急)诊中,这个数字为67.2%。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直接结算率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为79.3%。异地就医费用结算还难以即时结算,多采用事后报销的方式。   但直接结算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强有力支撑,总会有点力不从心。社保卡的运用极大提高了费用结算的效率。从已经采用社保卡看病即时结算的地方看,信息系统的有效运用让直接结算的速度大为改观:北京市社保卡一期工程建设进行到现在,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费报销周期由过去的几个月缩短为几十秒,门诊费用实现了“零垫付”,减轻个人垫付20.46亿元。厦门市在全市167家定点医院、379家药店完全实现门诊、住院的医疗、购药费用实时结算。在泰州,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在全市范围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就医、购药费用即时结算,门诊统筹待遇结算和慢性病人员费用结算均可持卡就医即时结算。   ……   持卡即时结算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政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诚意和积极作为。只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诸多艰辛。   全国普及社保卡大幕已拉开   自从有了社保卡,就有了探索持卡就医即时结算的探路者。全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地级统筹、门诊统筹和城乡统筹的全方位推进,以及异地就医、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政策陆续出台,为各地探索社保卡的有效使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经过多年不断求索,在不同板块上已经涌现出了很多宝贵经验。   在平台建设上,湖南和福建很有心得。前者对“大医保工程”统一提出了“一纵三横、两库四台、五级终端”的系统架构,后者对全省药品、诊疗项目统一信息编码等,统筹地区注重医疗保险业务与社会保障卡应用相结合,凭借信息系统促进医保的管理服务。   在管理理念上,北京市扩大视野,将社保卡建设界定为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标准化的方式,建立起定点医疗机构持卡就医结算的管理、技术、业务验收标准,而配套的服务系统包括医保信息系统、自助服务终端系统、呼叫中心、社区网点服务、社保卡服务网站等也逐步建立起来。   在费用监控上,杭州利用计算机系统审核医疗费,有效地剔除了不合理费用,据统计,仅去年就有6231.97万元的费用被剔除。厦门市则建立了医疗费用预警系统和医疗费用稽核系统,在这两个系统的“围追堵截”下,去年追回违规金额超过1000万元。   在与医疗机构协调上,为了有效激励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北京市政府利用专项资金破解医院资金周转难题。天津市政府在推进门诊医疗费用联网即时结算过程中,对医院实行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   如果说,这些实践得出的真知体现的是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持卡就医积极作为的话,那么统筹地区外实现持卡就医即时结算则需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执行力。随着人员流动的加快,老百姓异地就医的诉求越来越强烈。问题的焦点是医疗费用的结算。   是否可以在省内实现跨统筹地区持卡即时结算?福建省已经有了解决之道:通过建立医疗保险业务专网,将省级和各地市独立的网络互联起来,实现全省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省际合作是否顽石一块?当然不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实践经验如此说。目前,上海与浙江、江苏、安徽及河南的12个统筹地区之间,通过采用异地委托方式,开展了区域经办合作;在珠三角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之间,通过统一政策平台、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和基金平台,建立了异地就医协调机制,探索形成了“医保共同体”。   这些探路者的创新经验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持卡就医结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8月24日,人社部专门就全国医保即时结算和社保卡应用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并推广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持卡就医即时结算进行谋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持卡就医结算的大幕已然拉开。   就医结算与信息化建设互为推手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齐头并进。要实现就医结算的划时代发展,离不开社保卡系统工程的强有力支撑,而持卡就医即时结算又让社保卡事业发展搭乘上了“高铁”。   据人社部信息中心介绍,从1999年起步到现在,社保信息系统化已经建设了10年。经过10年历练,社保卡的应用环境日臻成熟。目前,全国32个省级单位全部与中央数据中心联网,全国89.1%的地市与省级数据中心联网。城域网已经连接到89.3%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   系统建设为社保卡的发放与应用铺平了道路。随着新医改方案启动实施,社保卡的发放大为提速。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已批复140多个地区发行社会保障卡,批准发卡1.78亿张,实际持卡人员达到7500多万人。但是,社会不仅关注即时结算,还关注这张卡能否漫游全国。医保费用异地结算让社保卡有了试水的实战场。在福建、长三角、珠三角,已经实现局部漫游。   很多人同时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社保卡带给医保制度费用结算方式上的革故鼎新。社保经办机构、医疗机构、患者的医疗结算实现了流程再造。这还不是全部,在社保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催生了参保、缴费、查询、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流程的升级换代。定点协议管理、分级管理、转诊转院审批等规章制度得以重塑。社保信息系统的运用还提高了费用审核、基金安全监控的安全系数。很多地方的经验表明,社保信息系统在堵塞漏洞、加大反欺诈力度上卓有成效。   就这样,就医结算与社保信息系统建设彼此推动对方走上了一个新发展起点。   即时结算是政府的承诺   从全民医保跨越到全民持卡就医即时结算有多远?   新医改方案告诉我们2012年的目标: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这个目标似乎并不十分清晰。所以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提出,今年要在80%的医保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和报销。   这是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这是一项硬指标,不管是东部沿海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职工医保还是居民医保,必须完成。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的地区,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即时结算的目标。有条件的统筹地区,要加快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发行和使用社会保障卡,实现即时结算;缺乏信息系统支撑的地区,也要通过探索医保预付周转金等办法,实现直接结算。”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如此要求。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门诊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已经被列入门诊统筹制度设计的目标之一。实际上,为了实现新医改方案中的目标要求,人社部已经在为实现持卡就医即时结算布局。继今年江苏、湖南、广东等地启动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之后,2011年年底前这项工作将在全国铺开。“十二五”期间,将逐步解决跨省就医费用即时结算问题。   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硬件的同步推进。据了解,支撑这个时间表的社保卡发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按照人社部的总体规划,13亿公民都要拥有社会保障卡。   在新医改方案实施的强力推动下,人手一把幸福“密钥”已经渐行渐近。

标签:   就医结算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