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医保报销的难题


CFP
阿木尔(化名)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的教授,退休后随儿子巴图(化名)住在了北京。2010年5月,阿木尔回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锡林浩特市办事,感觉身体不适,在锡盟医院诊断出肝硬化。为了方便在北京就医,巴图为父亲办理了锡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异地转院手续。
在锡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称“锡盟社保局”)的转院批准书中,巴图发现了一张名片。这是一位名叫“张宏”的人,常驻北京,身份是“锡盟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保业务监督员”。名片背面标注了张宏作为监督员的职责:“监督转入北京市(医院)的患者就诊”、“患者使用的大型设备检查”、“监督患者就医期间费用结算,并对票据进行审核”。锡盟社保局负责医保单据报销审核的工作人员曾告诉巴图,其父在北京就诊住院回来报销时要先找这个人签字。
由于肝硬化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反复入院治疗,报销也不是一次两次能解决的。从此,巴图开始与这位叫张宏的监督员打上了交道。
异地医保的“签字”权
6月13日,阿木尔在北京市朝阳医院办理了出院手续。巴图按照名片上的电话找到张宏。由于没有固定办公地点,6月20日张宏在医院的门口对相关票据进行审核,并在巴图的9张单据背面逐一签上了表明单据合格的字样和“张宏”的签名。
在当天的谈话中,张宏得知巴图在北京的政府部门有一些熟人,便提出让巴图帮忙落实自己退休的事情。巴图这才知道,张宏并非锡盟社保局的在编公务人员。
据巴图介绍,为了将来报销的顺利,自己尽力为张宏张罗此事,但进展并不顺利。6月22日晚,因转档案一事无法达成一致,双方闹僵。巴图告诉记者,张宏说父亲报销的单据有些问题,以后未必能像这次一样都报销,至于有什么问题并没有明说。
巴图对张宏深表不满。他告诉记者,张宏并没有医科的任何资质,也不是锡盟社保部门的公务人员,而且在整个就医和报销过程中,张宏从未到父亲就医的朝阳医院来核实是否本人就医;每次都是在北京医院眼科中心附近的马路边见面签单,颇有点街头交易的感觉。巴图甚至开始怀疑张宏“医保业务监督员”身份的真实性。
在接受采访时,张宏表示,自己只是锡盟社保局的临时聘用人员,合同每年一签,每个月工资一千多元人民币,具体职责是:第一看看是不是本人就医,第二看看报销的发票是不是有假发票;只是审核一下票据,并无任何权力。“我在北京也就是给他们(锡盟社保局)帮帮忙,做做服务,因为很多从锡盟来的医保患者对北京的医院不熟,我就帮忙指导一下联系哪家医院。”
锡盟社保局医疗保险科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张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是锡盟外聘的驻京监督员了。“这些年来,医保患者异地就诊和报销的情况日益增多,冒名顶替住院和使用假发票的现象经常发生,为了规范异地票据的报销,我们就外派监督员在就医当地对医保就医进行监督,以免患者报销时来回折腾增加不必要的成本,也为我们节省了成本。”
1 2 3 下一页 最后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