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让谁最受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大释放内需潜力。会议确定,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国务院已颁布居住证暂行条例,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细则。(1月25日《新京报》)
在一场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谈及“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其中实际大有深意。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当意味着在城市里落户不再被限制,由此带来的必然是城镇化的实至名归。从允许高校毕业生在省会及以下城市落户,到允许他们在“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的所有城市中落户,这是看得见的政策拓宽与突破。
如何来看待此种政策性的拓宽与突破?一种观点在于,大量涌入的人群可能会使城市陷入某种公共资源的紧张之中,这需要城市管理者积极以对。如此说法当然没有问题,但在我看来,审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最应该被看到的其实是城市的受益而非其他。首先,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必将吸引更多的优质人力资源,让城市本身受惠。
其次,放开落户限制,加快城市化进程,虽然可能使原有的城市公共资源蛋糕被“瓜分”,但更要看到由此产生的机遇。浅层次而言,让大量人口落户城市,必将带来住房、出行等多方面的需求,可能缓解当下的城市房地产运营困局。深层次而言,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当他们的生活每一个方面都与城市发生联系,同样意味着诸多城市发展机会的提供。譬如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譬如整体消费能力的扩大,等等。
尽管仍然有着“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的前提,但全面放开城市落户限制,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户籍改革的“大事件”。同样需要看到,或许仍会有压力,但全面放开落户的最大受益者仍然是城市。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细则,让城镇常住人口尽早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就业等多项基本公共服务。现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真做好“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准备了吗?方向已然给出,各个地方当迅速转变观念,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完整地兑现。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