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媒体解析国防和军队改革重点方向和基本原则

2017-02-12 08:00:01 无忧保
  媒体解析国防和军队改革重点方向和基本原则   军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要力求在优化军队领导管理体制、理顺总部机关职能、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调整作战力量结构、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习主席这一论断指明了军队改革的攻坚方向。这次改革是历次军队改革中最深刻、利益调整最大的一次,本质上是由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军队体制转变为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条件下的军队体制,最终还要转变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队体制。因此,改革是对我军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和重塑,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都将是空前的。   重点方向一: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1+1>2”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系统内部,科学的组织形态、优化的排列组合,可以使系统功能远远大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深化军队改革同样蕴含着“结构质变”的道理。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主要是围绕适应战争形态深刻变化而展开的,其核心任务是形成信息化战争所要求调整军队的编制体制。近年来,我军积极推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在改变规模偏大、结构失衡和加强军兵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绩。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军现行体制编制还存在机关庞大、不能高效合成,基层作战单位建设较弱、新型作战力量比例不高,非战斗机构人员偏多等问题,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历史地看,我军现行军事力量体系是在机械化半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和打大规模地面战争背景下形成的,整体上仍属于陆战型、近战型、国土防御型的军事力量结构,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露。这种结构和体制所形成的军事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与维护海洋、空天、电磁空间安全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我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面临的一个重难点问题。   从美、俄等国军队的情况看,它们走的都是“弱化各军兵种纵向指挥关系、强化各军兵种横向指挥关系”的路子,在指挥体系上建立从统帅部到战区、再到作战部队的三级体制。我军现行作战指挥体制有自身特点、优势和合理性,但用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要求来衡量,还存在着突出的“纵强横弱”等问题。当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从两方面推进,以提升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10多次精简整编和调整改革,我军员额从最高时的600多万减少到230万,应该说军队规模虽然还有一定的压缩空间,但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力量结构不够优化,头重尾巴长等问题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为此,要不断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完成这些任务,我军力量结构就会得到进一步优化,新型作战力量明显加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大幅提高,就能较好地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另外,还要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强军兴军的关键,有利于推进军事教育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创新发展。 [1] [2] 下一页

标签:   改革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