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

2017-03-20 08:00:02 无忧保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弥补市场缺陷的政府行为正日益显示出重要的意义,经济理论界也日益重视对社会保障理论的研究。面对社会经济实践的要求,社会保障学也成为很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普遍开设的重要课程。本期记者就带你走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了解关乎民生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朝阳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在我国,对社会保障理论问题的研究始于近几年,社会保障学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科体系还不完全成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肖昕茹告诉记者,劳动与社会保障属于管理学大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产生、课程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务院机构的改革。“可以说我国的社会保障学是一个朝阳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必然需要更多的社会保障方面的人才。”   “机构的合并和重组使得原来完全国家保障到‘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3月31日正式挂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旨在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同时统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完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统筹全社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健全从就业到养老的服务和保障体系。   肖昕茹说,劳动和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基础,尤其是在“民生”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社会保障制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培养社会服务的高级管理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专业通过对学生的4年培养,希望培养一批熟悉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能在基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标签:   社会保障社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