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改革
社保改革制度引人争议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是目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心且十分敏感的话题之一。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范,我国社保分为五类,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不过,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因为基本医疗保险最近几年进展神速,城乡居民享受的待遇水平迅速接近,大家的关注点自然落到基本养老保险上面来了。而这个重大课题涉及诸多棘手问题,引起多方争议,要厘清头绪不难,但找出万全之策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历史提交的是什么难题?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数十倍地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从35年前的1979年开始的。一个80%人口在农村,以自给自足的农村居民为主体和主要特征的国家,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使将近60%的人口(约有8亿)成为城里人,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们的社保制度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下子提到全国人民面前的。 在1997年之前,我国农民没有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制度。那时候,只有城镇职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有社会养老保险,这跟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类似,也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大多数发达国家类似。我们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各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初都是先给城里的无产者和公务员建立的,因为他们没有资产,靠工资生活,退休后的生活需要有一个社会化的养老金制度来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包括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都是在城里这些工资收入者(包括在农场做工的农业工人)有了公共养老金制度后的70-80年(最短的是35年),才把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而且初期的农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也很低,只有城市职工养老金水平的几分之一。 目前,我国主要有五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第一类是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第二类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第三类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四类是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城居保),第五类是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前三类都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劳保制度脱胎而来,最新的改革方案产生于1997年前后,特别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全民劳保到企业养老,改造成今天的统账结合社会保险模式,制度变化最大。 而城居保和新农保则是本世纪初才先后建立的个人和政府共同筹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中央意见,城居保和新农保正在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根据今年年初的统计,已经有15省实现了这个合并和统一。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中产生的这五类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巨大的差异,但这与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相一致。在一穷二白的上个世纪50年代,欲建设工业化新中国的中国政府,只能像西方国家最初那样,先给城里这些工资劳动者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些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脚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同样,随着城市化的起步和较快发展,农村居民离开农村逐步成为工资劳动者,他们拥有经营权的小片土地和微不足道的生产资料,已经不能成为其养老金的主要来源。政府为他们建立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就这样被提上议事日程。不过,庞大的人口、有限的财力、迅速增长的养老需求,以及渴望公平待遇的诉求,很快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矛盾强烈地呈现在政府和社会的面前。 矛盾集中在哪里? 当前对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呼声很高,这无疑是正当和合理的,因为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这既有利于促进人口纵向流动、增强社会安全感,也有利于使群众对民生改善有稳定的预期,对于拉动消费、鼓励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不过,要改革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