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事业单位改革养老金并轨政策


国务院近日发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 这一法规于7月1日起正式执行,因涉及全国111万个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而备受瞩目。 《条例》共10章44条2800字,看似简单的文体背后,隐含的问题却不简单:比如,如何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如何落实,等等。 据了解,《条例》的配套文件仍待出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4月25日表示,人社部今年将研究制定一系列相关制度,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核心是要建立三能用人机制 近年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各地做法不统一;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人事争议处理依据不够明确等等。 这是相关部门负责人5月15日答小编问时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现状的表述。 我国的公开招聘制度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由原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中,该规定明确提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这项制度自2006年实施以来,事业单位招聘引入了公平竞争机制,把住了人员进口关,提高了新进人员的整体素质。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地方却屡次发生萝卜招聘、内部招聘这类因人设岗的用人违规事件。 为避免此类事件,时隔9年之后,新出台的《条例》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从部门规定上升为了具有法律效能的行政法规,这无疑将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事业单位的招聘行为,有效杜绝事业单位违规招聘现象的发生。 《条例》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事业单位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机制,相应的,收入也跟着能增能减。而实现三能是最难的。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事业单位工资将由市场决定 机关、事业单位跟企业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差距,一直饱受争议。 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旱涝保收,最具含金量,只要干好工作就能衣食无忧;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则需要想尽办法去创收,员工感觉压力山大。http://www.cnrencai.com/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