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和五保供养为基础,临时救济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救助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福利院五保供养“恩施模式”提档升级,规范化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组织开展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专项清理核查工作,逐村、逐组、逐户、逐人核查,建档立卡,全面掌握情况。全州共有五保对象1.36万人,其中集中供养8775人,分散供养4802人,集中供养率达65%,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2100元和1600元,全年下拨五保供养资金2451万元。流浪乞讨救助工作不断加强,恩施、利川、巴东、来凤、宣恩和建始等6个县市相继成立了救助站,恩施、利川两市正在筹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截至11月底,全州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568人次、流浪未成年人363人,救助资金达300万元。
今年,全州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扩面4.38万人,保障人数增加到30.55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2元,达到74.45元;城市低保新增714人,保障人数达5.14万人,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从240元提高到28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5元,达到181.1元。截至11月底,全州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27亿元。
该局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对象,取消病种限制和起付线,增加救助金额,规范了申请审批与结算程序,强化了监督管理,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今年已实施医疗救助2.11万人次,下拨医疗救助资金540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