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低保户都有独立的档案,让每个低保家庭的变化都跃然纸上,这是湖州防止“人情保”、“关系保”现象,为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阳光”、“透明”的创新举措,小编在市民政局低保处发现,该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信息覆盖面广,包括户主姓名、身份证号、致贫原因、家庭人口数、居住地址、申请原因、健康状况等近40个项目,相关审核、审批等信息均一目了然……
建立低保档案是湖州提高社会救助能力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老无所依可申请五保救助,遇突发变故有望享受临时救助,身患重疾可申请医疗救助……目前,湖州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救助、灾害救助、临时救助、五保救助等为支撑,以爱心公益、慈善事业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为困难群众撑起了一片蓝天。
数据显示,今年湖州对于基层民生保障投入不断加大,市本级城镇低保标准由年初的340元提高到470元、农村由204元提高到310元。自年初以来,民政部门加强动态管理,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即退的要求;重点关注新产生的困难职工家庭,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保障范围,清退已不符合条件的在案低保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低保户25490户、 46031人,保持了“进出”基本平衡。
在逐步加大城市廉租住房保障的同时,连续多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使农村群众也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住房救助。在年初深入县区做好对接核查的基础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已于二季度全面铺开, 1200户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目前已经完成1004户,完成率为92.6%。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现即时结报,并从救助对象、优惠服务、管理监督、资金保障和资金监管5个方面进一步予以规范,其中,德清县的“一卡通”率先实现了医疗救助即时结报电子化。针对救灾救济工作的不确定性,市、县(区)、乡镇三级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两个县区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已经完成,结合“5·12”防灾减灾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在各县区蓬勃开展。
本着“人人可公益”的理念,“爱心公益行”互助帮扶工程启动一年来,已经完成实物帮扶5475人次,为孤寡、空巢等困难老人志愿服务时间2796小时。这种没有设置任何标准和门槛的形式,让市民通过送米送油捐衣捐被捐钱,表达自己的爱心,也使得“公益”行动从特定团体行为变成普通大众都能参与。
除了保障困难群体之外,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使养老服务工作日益成为社会关心的话题,今年,市民政部门对农村敬老院向社会化农村福利中心的升级改造提速。截至目前,湖州共建成市、县(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6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46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6个、农村星光老年之家416个,有6513位老年对象被纳入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