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4孝”发布一周后,东莞如何践行?小编随机采访了35位市民,调查显示,24项标准表示“经常”做到超过十条的只有两人,94.2%的受访市民仅能做到其中的5-8条,而没有人能全部完成24条标准。
新“24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点评:“新24孝”从发布起就沸沸扬扬。老实说,其诞生后将在东莞开出一朵什么样的花来,小编不用调查大家都已猜得到。本质在于,这只是一个劝善的道德提倡,出发点很好很温馨;但当下社会转型期,且不说道德软弱易受社会不正之风侵蚀,更重要的是,仅仅强调家庭孝顺并不全面。从制度层面讲,老人的保障不应该完全由子女负责,还应该由社会、国家来负责,应建立完善的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这可以减轻子女在照顾父母方面的物质负担和精神负担。
标签: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