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加强社会建设增进民生福利

2017-08-13 08:00:03 无忧保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是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以人民利益为上、以人民生活幸福为根本的不断改善民生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 “爬坡期”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期。这就要求,国家的发展应不断推动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就业质量改善、医疗卫生改善、养老和社会保障改善、环境改善等,通过增进民生福利和人民幸福,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

  但在实践中,改善民生福利和加强社会建设还面临一些突出挑战:

  第一,不同地区、不同人口民生福利供给的差异性和不平等性。不同地区由于财政能力不同,公共资源集聚程度不同,带来民生福利和公共服务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甚至在一个城市中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同时,民生福利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包括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之间的社会福利状况差别显著等。这要求我们尤为需要重视增加对贫困地区、低收入人口、老年人口、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供给,促进改革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

  第二,不同社会群体对于民生福利的需求和权利诉求日益增强。民生福利状况的不平等,本质上是公共服务可获得性的不平等、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和制度安排的不平等。因此,确保不同社会群体依法实现自身的各种社会权利,并努力完善以公共政策为导向的制度建设和国家发展,才能更好地保障公众合法权益,推动民生福利改善。

  第三,快速的结构性社会变迁对完善民生福利供给相关制度建设带来挑战。当前,快速的人口城市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及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政府社会关系的重新塑造,深刻地改变着民生福利的供给机制。原本基于固定户籍地的社会管理和福利供给体制,已不再适应快速的人口流动。我们需要改革户籍制度,增强属地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此外,随着社会力量的兴起,有必要通过组织化的社会力量来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通过社会建设构成民生福利进步的支持力量。我国民生福利供给体制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单位福利体制,过渡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市场化福利体制。下一步,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制度建设和公共政策改革,发展出多元化的政府力量、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有机支持的福利供给体制。

  总之,在经济社会发展“爬坡期”和改革开放深化期,加强民生福利不仅是实现更公平社会共享的要求,也是适应社会变迁、推动社会整合、实现社会平等、构建社会秩序的需要。只有重视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重视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强调不同社会群体对民生福利的平等性,加强民生福利的制度建设,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利益。

标签:   民生福利社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