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福利企业的春天还有多远?

2017-08-13 08:00:03 无忧保

  6家企业,安置残疾员工72人,在全市具备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中,比例仅占到0.144%。增长速度缓慢,发展空间有限——

  福利企业数量少,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福利企业是为安置残疾人员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殊企业,为稳定、扩大残疾人集中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了解,2005年,我市福利企业曾一度达到8家。时光流转,到2011年底,算上当年新增的两家企业,全市福利企业总数才艰难地回升至6家。

  “改变的是内部员工结构,不变的是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谈到福利企业面临的窘境,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了解,我市的福利企业大多从事印刷、半成品加工等,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其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而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逐年提高,运营成本上升,盈利能力变弱,加上职工队伍素质不高,大多数企业实际上处于微利状态。 对有意进入“福利”行列的企业来说,税收减免政策也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按照2007年最新出台的相关政策,集中安置10人以上残疾人就业的,方可享受每名职工每年减免3.5万元的最高限额税款。2011年,我市享受税收优惠的安置企业仅3家,退税户次、退税金额与全省相比均不足百分之一。

  尽管如此,“目前,小规模的福利企业能够在同行业中得以生存,靠的还是赚取退税部分的利润。”一家福利企业的负责人说。

  规模小、员工数量少,成为困扰福利企业发展的又一问题。“超过半数的福利企业,职工人数在20—30人之间,残疾职工比例刚刚达到25%的‘硬杠杠’。”该负责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名残疾职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退税,甚至导致企业性质的改变。

  福利企业踱步不前,遭遇尴尬的,是迫切需要就业的残疾人群体。

  在东风福利印刷厂干了十二三年,厂里的一砖一瓦,41岁的石休成都很熟悉。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初中毕业后,就很少出门,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经人介绍到东风福利印刷厂上班后,石休成从头学起,校对、装订、晒版,有新设备、新师傅上门,他总能优先学,目前,石休成已经是厂里的技术“一把手”。石休成说,年轻的时候就怕成为家里的负担,现在有挣钱养活自己的能力,和人交往起来也开朗、自信了。

  全市6家福利企业中,像石休成这样的残疾职工有72人,占职工总数的37%,他们的人均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高于最低工资标准。

  在金岭石化有限公司,12名肢体、视力、听语残疾的员工,分别被安排在罐装、门卫、勤杂等岗位上。和健全职工一样,他们每月能拿到一千五六百元的绩效工资,享受按年调资的待遇,还有外出旅游的机会。

  “这里更像是残疾人的另一个‘家’。”企业总经理丁亚民深有感触,“他们在这里不仅是自食其力,更是实现个人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直接体现”。

  “如果厂子不在了怎么办?”当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时,多数残疾人员工有些茫然。他们表示:“可能会继续闲在家里,毕竟这样的工作机会太难得了。”

  发展福利企业,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关注。

  小编了解到,在一些国内大中城市,福利企业除享受国家相关政策外,岗位补贴、贷款贴息等地方性扶持政策的出台,相关部门联系、帮扶制度的建立等,也给企业发展注入了动力。

  在我市,社会各界同样给予福利企业以帮助和支持。以东风福利印刷厂为例,多年来,其用电量的40%,供电部门按民用电价收取;有关政府部门在选择印刷业务单位时,会优先考虑东风福利印刷厂等。但一家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东风福利印刷厂最近的一次设备更新,是在2004年。“一直想上新的胶印机,可好的机器至少得几十万。”厂长丁文玲告诉小编,印刷行业竞争激烈,彩印店、文印室遍地开花,对厂子冲击很大。如何在扩大再生产、资金周转压力和保障职工尤其是残疾员工待遇间找到平衡,企业一时并不能够解决。

  “在期待国家出台新政策支持的同时,当务之急还是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全社会的关注,争取留住现有的福利企业,并吸引更多企业选择冠名‘福利’。”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负责人说,“当然,在打造拳头产品、品牌创建和宣传等方面,企业仍需自身的努力。”其实,对大多数福利企业来说,比效益更重要的,还是真挚的“爱心”。正如丁文玲所说,“残疾人职工就像家人一样,无论企业今后的路怎么走,最不可能放弃的就是他们。”

标签:   企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