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保社保政策早报:伴随个人账户的存废争议,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运行20年之后,门诊报销逐步替代个人账户的改革方向赢得了决策部门和学界的更多共识。
第一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均表示,医保个人账户在推 动我国医保制度顺利转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的历史使命已接近完成,随着门诊统筹制度的建立,现在已经迎来改革个人账户的时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一直处于低效运行并减损制度功效的状态,严重损害了医保的互助共济功能。治本之策是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取消职工医保制度中的个人账户与居民医保制度中的隐性个人账户,将用人单位与个人缴纳的医保费全部计入医保统筹基金,使所有参保人的缴费全部用于所有参保人,完全恢复医保制度的互助共济。
第一财经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我国将采取渐进式方式来对医保个人账户进行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以建立门诊统筹为基础,逐步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进行根本性改革。
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谈到“新时代深化医保改革的重点和对策思路”时表示,医保个人账户曾经发挥过作用,但现在看来弊端明显,下一步要加紧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促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制度改革。
从1994年“两江医改”(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试点中引入个人账户开始,对这一制度的争论就一直存在。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这一决定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医保制度。
政策规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职工个人缴纳的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保费中30%计入个人账户,70%计入社会统筹。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郑功成在去年末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专题研讨会上表示,医保个人账户是当年改革的一个激进方案,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它偏离了医保制度应当遵循的互助共济客观规律。
郑功成认为,医保个人账户的不良效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异常严重地削弱了医保基金的互助共济功能,损害了整个医保制度的保障能力;二是造成巨大的医保资源浪费,包括不必要或异化的基金消耗,购买非药品行为并不罕见,指定药店药价畸高现象也普遍存在,其中亦会存在腐败行为;三是居高不下的积累基金事实上在大幅贬值。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教授李珍从医保制度伊始就反对引入个人账户。她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在学理上还是实践上来说,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制度都存在很多问题。
在学理上,职工医保社会统筹账户属参保人共有资金,成员互助共济,风险共担,且参保人无论健康状况如何均缴纳均等费率,这部分是真正的社会保险,而个人账户则属个人所有,不具共济性,不是社会保险,将个人账户内置于基本医疗保险之中,学理上是不通的。
而在实践中,统账结合的制度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比如为了节省个人账户资金,有人小病大治,通过住院获得社会统筹基金的补偿,即所谓“挂床”问题。
大量个人账户资金的沉淀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医疗费用的高涨、老龄化的加剧以及报销待遇的提高,多地医保的统筹基金面临着“穿底”的风险,却有大量资金沉淀在个人账户之中或是被滥用,这一状况不仅导致医保的共济功能受到了严重制约,同时也加大了制度的管理成本。
《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3084亿元,支出10767亿元。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存9765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93亿元),个人账户积累5200亿元。
无忧保采用专业的云+SaaS技术,推出“互联网+个人社保”的个体社保产品。用户只需要关注无忧保微信号,即可在线进行个人社保、公积金缴纳咨询等业务。
详情请咨询400111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