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养老金“并轨”最缺什么?决心!

2016-09-28 17:20:02 无忧保
    纵然有100条理由为养老金“双轨制”继续存在添薪加火,也比不上一条理由为早日“并轨”鼓与呼。这条理由就是: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心有可能等不到那一天。

  养老金“双轨制”是不合理的制度,是伤害基本正义的制度,是最让公众诟病的分配制度,这已经是共识。这个共识的产生,不只是“双轨制”的一轨,因为利益的受损而长期控诉的结果,也是“双轨制”的另一轨,在社会转型期的利益自律中,理性让渡的考量。利益之轨一旦失衡,最终崩溃的是上面行驶的列车。而我们都在这辆列车上。

  我们无需再用多少语言痛陈养老金“双轨制”的弊端。在一个最讲究人人平等的制度下,这么显而易见的不平等财富分配,没有理由继续活着。它的存在,只会不断加厚利益固化的藩篱,使社会公正化为泡影。

  现在,大众需要的,是在制度层面,明确养老金“双轨制”的制度缺陷,制定“并轨”的路径。所有从权威渠道传出的“并轨”声音,都无疑成为焦渴民意的甘霖。

  人民日报记者4日采访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胡晓义的一番说辞,把养老金“双轨制”打入了冷宫。他说,制度的最终统一,也就是“并轨”,这个大方向是明确的。

  从国家层面传递出“并轨”的愿望,这无疑是天大的利好。这也是舆论不忍拂袖的所在。

  但是,舆论在此基础上簇拥而来的吁求,是包括人社部在内的政策制定者们,应该驻足观望的——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绝不能“干打雷不下雨”;并轨宣言绝不能“年年岁岁花相似”;改革一定要有时间表。

  是的,胡晓义讲话的含金量,剥去一个“大方向”的包装后,所剩无几。因为他同时认为,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之所以不能直接并入,一方面是担心引发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震荡;另一方面是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也需要继续改革完善。

  显然,胡晓义在利益的天平上,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的福利变化产生的震荡”当作压下来的砝码。在他眼里,企业职工在未来的若干岁月里继续财富缩水,倒无足轻重。

  这无疑是消极的态度。养老金“双轨制”虽然是历史的产物,改革并轨并非易事,但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不能动不动就怕被水呛着。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其实只是一次利益的再切分,动静再大,也就是占有的纷争。它带来的公正效益,足以抵销所有的风险。说到底,养老金“并轨”,缺的不是顶层设计,缺的不是时机,缺的不是钱,真正缺乏的,是“并轨”的决心。拿出改革的时间表,就是决心与否的表征。不愿接入“并行通道”,实质上是体制中人不甘失去既得利益的“拖延战术”。

  习近平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攻克痼疾,突破藩篱,择机而上很重要。若担心这个动荡,顾虑那个不成熟,将一事无成。

  我们知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是我们还应该知道,公天下比一切天下都晴朗。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