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式”办理,让社保、医保服务更“贴民心”。
“一线化”调处,让劳动者权益维护更“有依靠”。
“智慧型”管理,让办事群众少一分等待,多一份满意。
心里“装着群众”工作就有了“靶心”,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就有了“支撑”,一切“为了群众”创新才具有活力。今年以来,拱墅区人力社保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2015年度中心工作,扎实贯彻全市作风建设大会以及区政府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会议精神,深化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秉承“党建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一线作为”工作理念,以“法治人社、智慧人社、阳光人社”建设为引领,以项目化实施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努力让更多基层群众共享民生保障事业发展成果。
民生实招抢先看,惠企惠民我们主要做什么?
突出满意导向、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坚持以项目化实施为推动,坚持以百姓所需为工作之要,狠抓惠企惠民六项重点工作。
铸造“相约运河·智汇拱墅”的“聚宝盆”。构建“阶梯式”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年力争建立3至5家技能培训示范基地,举办15场以上技能比武竞赛,带动技能练兵6.7万人次,建立3至5家区级以上技能大师示范工作室。完善“创业创新型”人才引培机制,研究细化“杭州人才新政27条”落实举措,全面抓好“国千”、“省千”、“市521”、“区5100”人才引培工作,建立拱墅区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加快筹建拱墅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全区人才引进总量提升30%以上。
打好攻坚“最难就业年”的“组合拳”。做强就业平台载体,推动我区大学生就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群体俱乐部建设,全年力争筹建20家区级大学生企业实训见习基地;推进《拱墅区就业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大学生创业园功能布局及相关配套设施。深挖“失业预警”帮扶就业品牌潜力,完善“4050”人群、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优化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流程,加快放款速度;依托杭州北部人才市场和10个街道公共职介所就业服务辐射功能,开展“春风送岗”、“就业援助月”、“创业项目展示会”、职介所“星级评定”等活动,完善就业服务微博、微信等信息平台建设。截止目前,全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2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91人,全区就业率达到98.94%。
实现社会保障服务的“零距离”。全面提升“邻家式”医保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医保审批办理向街道社区延伸,自今年1月份,我局已累计组织开展“邻家医保”进社区帮扶活动28场,帮扶医保困难人员参续保215人,发放医疗困难救助11.31万元。拓展病退群众“审批服务直通车”覆盖范围和上门服务内容,提升半山、康桥街道“五心级”退休审批上门服务网点建设。打造“品质退管”“五个一”提升工程,全年力争建成10个“示范型退管组织党支部”,建成20支“特色型”退管文体骨干团队,推出100个“品质退管”服务体验点,培训1000名“A型(一专多能)”退管服务辅导员。
当好劳动者权益维护的“保护伞”。以“双爱”活动为龙头,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例会、信息沟通与责任制度和分工协作机制。1至2月份,累计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进企业政策宣讲活动11场。以“两网建设”为支撑,推动区、街道劳动监察“网格化”队伍建设,完善12个投诉受理点和24小时举报电话等“网络化”预警渠道,主动巡查用人单位200余家。以“一线调处”为重点,推进区劳动人事争议派出庭建设,建立健全兼职仲裁员办案流程管理绩效评估机制,会同区司法局加快建立“五星级”法律援助中心。
促动科学管理的“智能化”。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智能信息数据库9大模块的研发与应用,力争在4月底全面上线,逐步建立起涵盖人员结构、岗位设置、人员聘任、考核奖惩、工资福利等各类数据的“计量网”,实现“管理部门、用人单位、个人”三个交互;抓好机关事业人员“日志式”绩效考核试点工作,强化机关干部队伍绩效管理和动态监督。实施窗口政策服务“信息化”提升工程,通过网络“远程经办”促动窗口业务向街道社区延伸。实现资金管理“阳光化”,运行局资金管理中心,编制社保、医保、就业等专项资金运行“电子台账”。
引领“法治人社”的“新常态”。实现权力运行“标准化”,3月底前完成绘制101项权力运行图。坚持制度规范“无遗漏”,对人事招聘、政务公开、劳动执法、编外用工等制度规范“遗漏筛选”、自查纠偏。实施纪检监督“全方位”,组建起局党委、局纪检组、科室监督员以及行风监督员四级廉政监督网络,强化制度建设及工作重点环节“关口把控”。
打铁还需自身硬,转变作风我们有哪些新举措?
抓好基层党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拉高标杆,争先进位,以“四个活力”建设为支撑,全面加强“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党组织建设。一是领导带头增强执行活力。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完善人社局党委领导班子联系基层站所、结对联系社区制度,建立重点项目牵头领办和责任追究机制。二是全员学习增强团队活力。更新学习理念,制定“全员学习方案”,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月课堂”集体学习活动。建立起党建工作“两议一日”制度。三是对标加力增强工作活力。学习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干部”标准,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敢担当、有作为”主题教育和学习讨论活动。四是一线作为提升服务活力。创新推出人社党建“四进四诊四解”一线服务机制,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进企业,进窗口,进站所,帮民困,解民忧,答疑难,优服务。
强化作风转变,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作风建设的标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作风转变“四个有”提升人社事业发展新水平。一是服务群众“有心”。坚持“零距离”服务有热心,优化办事流程,倡导窗口“微笑服务、暖心服务”。坚持对待工作有责任心,强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工作理念,开展服务技能评比和先进标兵评选,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工作推进“有谋”。做到自我提升有思考,要求干部职工主动思考在工作推进与群众服务中的不足,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比学赶超有标杆,对标先进城区和兄弟单位,学习实践先进经验。保障工作有方法,创新工作举措,项目化推动,目标化管理。三是克难攻坚“有为”。执行有为,服务群众和工作推进中进一步倡导并践行“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五办”作风。担当有为,强化勤奋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克服惯性、惰性、随意性,强化复杂问题处理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四是遵章守纪“有戒”。守住“底线”,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越“红线”,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省市区委各项原则办法;树牢“天线”,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