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打造七大平台 开展七项服务--萧山区全面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2005-11-10)

2016-10-13 08:00:17 无忧保

  为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就业服务要实现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建设要求,近年来,萧山区劳动保障局把“以人为本”作为就业服务的宗旨,深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领域、完善就业服务功能,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加快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有力地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去年至今年9月,该区共实现各类失业人员再就业36559人,其中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202人。
  一、打造七大工作平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是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的重要依托,近年来,该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拓展工作平台,全力打造七大工作平台,逐步形成全方位衔接,功能完善,运作有序,程序规范,信息网络遍及镇街、社区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是巩固中心市场,打造示范平台。城区中心市场有公共职业指导室4个,民办职介机构22个,是区就业服务的主阵地。为发挥示范作用,该局一方面制定出台了民办职介机构就业服务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出台按季考核细则,使其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于今年5月借鉴南昌经验,调整市场布局,扩大公共职业指导区,增设四个公共职业指导室,强化目标责任考核。
  二是建立乡镇分市场,打造农村平台。近年来,随着萧山区建设现代化强区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批被征地的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该区先后在临浦、瓜沥、义蓬、靖江、党山、进化、浦阳等七个乡镇指导当地政府建立劳动力市场,设有公益职介机构3个,民办职介机构13个,统筹城乡就业,服务当地经济社会。
  三是开通手机短信,打造掌上平台。去年11月在省职业介绍中心的指导下,萧山区率先在全省推出了“手机短信助就业”项目试点,充分利用了手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有效克服了传统信息传输缺乏针对性,受时间、地点局限的弱点,为用工单位和失业人员铺设一个更加便捷、高效、宽广的就业服务平台,使失业人员通过手机短信就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去年11月开通至今年2月有7582名求职者免费登陆和使用这一掌上平台,求职成功率为80%左右。
  四是升级信息系统,打造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提升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区联网、信息共享”的目标,是推进“新三化”建设的重要做法,为此该区一方面结合工作实际,上收输入权限,由专人负责岗位信息的输入发布,减少虚假信息;提升系统架构,从CS架构升级到BSS架构,大大降低系统的安装维护成本;实现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失业转就业等模块的整合,形成功能完善、信息共享、使用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系统。另一方面延伸信息系统,充实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系统,征地农转非人员管理系统等内容,使社区建到哪里,系统延伸到哪里,服务到哪里,使基层工作人员及时掌握信息,失业人员在家门口就可及时获取求职信息。
  五是开辟网站栏目,打造网络平台。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在扩大影响、快速传递等方面具有显著功能。去年7月,在区劳动保障网上,增设了劳动力市场用工信息栏目,录入1万多条岗位信息,内容详细,更新及时。求职者只要输入自身条件和要求,进行搜索,网站就会自动把所需岗位信息排列出来,供其挑选。网站还设有政策解答、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网上投诉等多项就业服务功能。此外,区政府部门户网站“萧山信息港”也在显著位置开设链接用工信息栏目。网上平台使广大求职者多了一条求职的捷径。
  六是健全社区服务站,打造基层平台。社区作为基层服务窗口,是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的前沿阵地,萧山区按照“夯实基础、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完善服务”的要求,加强基层平台建设。特别是从去年11月起,开展了“社区和职介所结对帮扶”活动,打通社区与市场两大平台的联系,发挥合力,通过32个社区和23个职介所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明确目标责任,实现失业人员信息和岗位信息互通共享,联合操作,到目前为止,已有74名失业人员通过这一结对帮扶方式实现再就业。实践证明社区工作平台健全了,其底数清楚,贴近群众,服务便捷的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就业服务就能事半功倍。
  七是牵手新闻媒体,打造宣传平台。激活企业社会责任,转变失业人员择业观念,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就业再就业的浓厚氛围离不开新闻媒体的参与。为此,萧山区劳动保障局主动联系、共同合作,从去年5月起在《萧山日报》每月26日定期刊登“就业保障”专版,内设政策宣传、招工信息、求职档案等多个栏目,此外,从去年7月起在萧山电视台推出两周一期的《就业保障》专题节目,大力宣传再就业先进典型事迹,就业服务措施等内容,到目前已推出专版17期,播放专题34期。
  二、开展七项服务,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推进就业服务“新三化”的核心是开展人本服务,萧山区劳动保障局在工作中围绕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开展七项服务,丰富服务内容,便捷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知名度和信誉度。
  一是开展贴心服务。到新登记失业人员上门家访和每月和就业困难人员联系一次是萧山区社区开展就业服务的基本要求和做法。因为这两类失业人员是最需要帮助的,工作人员到家中坐一坐,拉拉家常,倾听想法,出出点子,不仅能全面了解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而且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信赖,更能帮助失业人员树立积极态度,尽快实现再就业。
  二是开展主动服务。在去年年初对失业人员抽样调查和实地走访中,发现很多偏远地方的失业人员信息闭塞,进城找工作顾虑重重,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为此该局从去年4月份起,开展以“四送”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服务直通车活动,把优惠政策、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送到偏远基层和乡镇农村,到目前共开展活动18次,组织各类职业介绍所90余个,用人单位150多家,送去岗位3500多个,涉及16个乡镇街道和19个社区、农场、家委,直接参与活动的群众上万人,发放宣传资料近4000份,组织培训报名346人,推荐介绍各类失业人员近1500人次,其中481名实现再就业,受到社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开展诚信服务。诚信,是劳动力市场规范运作应当恪守的基本准则,只有提供诚信服务,才能使求职者抱着希望而来,带着信心而去,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满意,也才能杜绝各种虚假信息,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为此,今年春节之后,该局在完善职介管理制度的同时,开展了“创建诚信市场,打造诚信职介”活动,出台一系列措施:在市场内设立“诚信职介排行榜”,与职介所签订“诚信服务承诺书”,不定期对职介所“诚实守信”和优质服务状况进行检查考核。组织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每周半天政治业务学习,增强诚信服务意识。开展职业介绍所评比表彰先进的活动,进一步树立“诚信职介”品牌。
  四是开展解难服务。去年开始萧山区纺织服装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遭遇了劳动力紧缺的发展瓶颈。为此萧山区劳动保障局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解难献计”活动号召,开展为企业缓解用工难的服务。一方面在今年春节后组织13家企业远赴丽水、建德、衢州等地招收熟练工,像江宁制衣在衢州一地招收熟练工30余人,企业老总认为政府是实实在在帮上忙了。另一方面联系四川、贵州、湖北等省外二十多家就业服务机构,其中先后与重庆市涪陵区劳动局等多家单位达成劳务输入协议,建立劳务基地。
  五是开展定期服务。萧山区劳动保障局在依托各职介所开展就业服务的同时,发现定期的人力资源交流会对吸引人气,实现供需双方面对面洽谈交易,提高就业成功率有很大帮助。为此几年来坚持开好每月一期的人力资源交流会,市场吸纳全区100多家用工企业,建立会员单位制度,为市场提供稳定充足的用工信息和岗位。同时通过电视、报纸广泛宣传,使广大求职者主动进场,从去年至今,共举办人力资源交流会20期,进场用人单位443家,提供岗位12897个,报名登记5126人,当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388人。
  六是开展代理服务。先后与供电局等四家企业建立全方位事务代理关系,与30多家企业建立单项代理关系,全部代理人数达2000多人。为企业提供招工面试、录用备案、代发工资等服务项目,目前有易初莲花、信用联社等多家企业也在接触洽谈中,代理服务的运作空间也越来越广。
  七是开展个性化服务。公共职业指导人员,因人而异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为刚走上社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素质测评,帮助他确定求职方向,规划职业发展,与长期失业人员进行面谈,找出思想“疙瘩”,让失业人员来此诉诉苦衷,先做生活中的朋友,再做工作的“媒人”。像今年年初,有位就业困难人员宋某,开始时口气生硬,择业要求高,该区劳动保障局多次与其诚恳面谈,联系用工单位,经过六次推荐,总算使宋某如愿以偿找到工作,宋某本人也感激不已。公共职业指导室从去年至今收集用工信息733条,接待各类从业人员1057名,推荐介绍2135人次,帮助311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161名为就业困难人员。
  三、做好四个方面,加大再就业援助力度
  一是完善帮扶政策:扩大享受社保补贴和用工补贴的企业范围,鼓励更多企业招收“4050”人员,提高“4050”人员自谋职业补贴标准,放宽“4050”人员学历限制,对缴纳养老保险并从事灵活就业的“4050”发放再就业社保补贴。从2004年至今该区发放社保补贴541万元,职介补贴6万元,岗位补贴228万元,自谋职业补贴717万元,再就业培训补贴154.5万元。二是开展企业和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活动。今年6月,通过组织、社区牵线搭桥,该区17家大型商贸服务型企业和23名就业困难人员结对帮扶。三是开展春节“送温暖”活动,组织就业管理处工作人员对特别困难的“4050”人员家庭开展走访慰问,仅去年就走访慰问300余户,总计送去慰问金30余万元,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四是积极发动社区共建单位资助特困失业职工家庭,像太平弄社区与共建的档案局、卫生局等部门和辖区内8户特困失业人员家庭结对子,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从专业化入手,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专业化的就业服务要求工作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在队伍建设上我们因人而异,对党员骨干、普通工作人员、民办职介工作人员和社区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提出不同要求,并通过与思想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制度执行相结合、与责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落实;在队伍建设上我们充实内容,有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政治高度进行的思想政治,有以工作人员熟悉政策业务知识、熟练业务操作技能为目的的业务知识,有从文明用语、穿着打扮、微笑服务等细微之处体现对服务对象尊重的文明礼仪,还有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知、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服务制度;在队伍建设上我们创新形式,有周五定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先进人物事迹,有邀请局系统各部门同志专题讲座,有组织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参观杭州市朝晖街道,处中层干部考察南昌经验,有编印自学《就业服务必读手册》,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业务素质培训考试和局系统业务知识竞赛。通过队伍建设,人本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工作人员素质有了提升,凝聚力和工作责任性进一步增强,克难攻坚,得到广大服务对象认可与好评,在今年相继获得了“杭州市就业服务先进集体”、“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将继续发扬勇立潮头、奔竞不息的萧山精神,学习先进,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开辟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天地。(萧山)

标签:   萧山区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