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国除少数超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具体请看下面金柚网小编收集的资料!
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
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抓住农民工融入城镇这一关键,通过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会议确定,一是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对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的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国务院已颁布居住证暂行条例,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细则,使有别于以往各类暂住证、含金量更高的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让他们尽早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就业、医疗、法律援助等多项基本公共服务。二是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将棚改政策支持范围扩大到全国重点镇。降低准入门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地下管网等建设。三是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开展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试点,以特色城镇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四是完善土地、城镇住房等制度,鼓励地方利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设立城镇化发展基金。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中央预算内相关投资向转移人口落户较多的城镇倾斜。
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是多赢之举
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会议确定,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等落户限制。(1月25日《京华时报》)
这项重大户籍改革对于面广量大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个好声音,更是新年大礼包。其重要意义还远不止如此,对留住人才,推动就业,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等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可谓是多赢之举,令人期待。
过去,由于城市入户门栏太高,导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只能是望户兴叹,有许多人在城市打拼多年,而且已成为城市白领甚至金领一族却依然是个黑户,在许多方面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尤其是在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受到限制和制约,导致人们发出城市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叹。甚至一些人忍痛割爱向城市告别,奔赴小城市或家乡就业创业。这对于一些小城市、农村和个人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城市而言就是一件坏事。由于专业和技术骨干的不断流失,导致一些城市和行业技术骨干短缺,再培育新人还需一定时间过程,从而影响工作生产的连续性,甚至于影响城市的健康协调发展。为此,要求改革户籍制度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歇过,而且还日益迫切。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两难”现象,倒不是国家和相关部门人为设置障碍,而是由于受到城市承载力和立法需要相应时间等客观因素困扰。从这次国务院推行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等落户限制的户籍改革来看,依然有极少数超大城市还不能全面放开。否则,就可能导致这些特大型城市人口暴增,超出其承载能力而带来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但即使如此,也属于户籍重大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作用。当然,这还需要各个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抓紧制定居住证暂行条例等实施细则,使有别于以往各类暂住证、含金量更高的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让他们尽早在居住地享有义务教育、就业、医疗、法律援助等多项基本公共服务,从而起到留人留心的重要作用。
为了让这一新政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深化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将有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配套的公共服务必须跟上,同时一定要杜绝“走样”“换个帽子”的问题。这对所有城市来说,既是希望,更是严格要求。因而,城市的决策者们必须树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不但要在落户上开绿灯,更重要的是要在公共服务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让人们都能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务,有更多地获得感,有尊严地活着。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一新政落地生根,从而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民众主动参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十三五”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尽早实现。
标签: 落户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