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良好的环境是高技能人才成长发展的坚实基础,区人力社保局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114”增量提质工程。即:建成1所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力争建成技师学院,建立面向我区产业布局的1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年均培养引进高技能人才4000人以上。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公共投入,搭建公共实训平台,创新培养工作机制,不断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外部环境。
同时,依托人才专项资金,凡符合政策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参加培训可给予补贴,按照现有补助政策,我区补助工种达100个,包括数控车工、机修钳工、电焊工、绿化工、盆景工等;补助标准按不同工种和级别给予不等补助资金。有利于鼓励和引导更多高技能人才“充电”再深造,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此外,区高级技工学校创新发展,按照创建技师学院的战略目标,创新了“一体两翼”的多元办学体系。除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完全衔接的全日制学生培养体系外,还建成了“高技能+高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和“上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在职人员技能培训完整体系,进一步夯实本区高技能人才后备力量储备。
天道酬勤 精益求精
为充实高技能人才精英队伍,激发高技能人才创业创新活力,区人力社保局大力推进“技师工作室”和“首席技师”评选制度,提升高技能人才学术钻研的积极性,增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企业技师工作室建设是指在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企业中,以高技能人才领衔设立工作室,通过专门的场所、专门的经费保障、专门的研究课题、以及特殊的技能人才集聚,形成技术创新团队,为技术研修、创新、人才培养等提供平台。目前,全区累计有区技师工作室20家,市技能大师工作室6家,省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
“首席技师”是区委、区政府授予高技能人才队伍中最拔尖、最优秀人员的荣誉称号。他们长期扎根于企业生产一线,具有超高技能水平、良好职业道德、丰富实践经验、特别突出贡献,是在全区本行业或领导中影响较大,得到广泛认可的高技能人才。当前,全区累计有萧山区首席技师99名,杭州市首席技师6名,浙江省首席技师1名。2013年,为着重解决“首席技师”评选过程中出现的重奖励、轻管理,重个人、轻团体,重技能、轻品德等问题,我区调整企业“首席技师”管理政策,将人员每年评选20名“首席技师”缩小为10名;将一次性5000元奖励经费转为连续三年发放、每月500元的工作补贴,提高了企业和个人双方参评的积极性。
以赛促训 出类拔萃
为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宣传力度,拓宽高技能人才选拔模式,积极营造学技术、专技能、尊重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员工素质全面提高,区人力社保局创新技工比武模式,举办电视擂台赛,选拔行业能手。
相对于传统的技工比武,电视擂台赛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借助于电视和网络这一特殊传媒,通过选择一些区内企业广泛应用的、具有较大竞争性和可看性的工种进行公开亮相、竞争、比武,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受众和影响面。
2014年,我区举办了维修电工、汽车驾驶教练员、食品雕刻与冷菜创意设计、钢筋工等四场“行行出状元”技术比武电视擂台赛,127名来自59家不同企业的选手参加比赛,27名优秀选手获高级工证书和资金奖励。
通过这一创新选拔模式,角逐行业能手,提升技能人才工作积极性,为我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技能人才保障,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萧山区人力社保局将进一步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宽度和广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标签: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