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平台
减少和避免劳资纠纷的关键在于让更多的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充分并且全面地了解现行的政策法规,只有知法、懂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杜绝因不了解自身合法权益所造成各类损害事件的发生。
西溪街道劳动监察中队一直着眼于突出政策宣传的主动性,强化政策宣传的针对性,固化政策宣传的服务性。该中队依托定期的政策咨询会、政策服务送上门、劳资干部联谊会等活动为载体不断地巩固和强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宣传阵地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相关政策法规的覆盖面,提高劳资双方对其的知晓率。
2014年1-7月,该中队已累计开展大型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活动2场,“政策进楼宇、服务进园区”活动3次,劳资干部联谊会3场,业务政策培训班1期,发放各类劳动保障宣传资料3976份,服务企业900余家,为近3700名劳动者提供了政策咨询服务。
尤其是今年5月在EAC开展的“送政策释疑惑,送服务解企难”的政策服务进楼宇活动,受到了广大楼宇企业及劳动者的欢迎。监察中队工作人员将日常工作中从企业和劳动者处收集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并邀请西湖区人社区的相关业务骨干现场为楼宇企业和劳动者对劳资双方较为关注的社险、监察、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解答,并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监察中队针对劳资双方不同需求所开展的“私人定制”服务正在逐步地形成和完善。
审查预警平台
虽然大部分单位已熟知劳动保障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文件,但尚有小部分单位,尤其是小微企业,或多或少会存在缺乏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自觉性的情况,从而成为劳资纠纷案件发生的温床。所以针对这类企业的劳资管理就往往需要以制度和外因对其进行约束和规范。
通过运用“书面审查”预警机制,对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审查,使劳动监察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防微杜渐,减少和避免企业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劳资纠纷,便于劳动监察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确定、早期解决的三早预防措施,有效地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截至2014年7月底,西溪街道已对842家辖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根据发现的问题开具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139份,提出改进建议,督促此类用人单位对问题进行自我纠正,提前了化解劳资矛盾。
最后,以书面审查结果为依据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信用档案,使常规的监察工作能够实现分段、分级的精细化服务,有效地减少了因重复劳动造成的日常工作量的增加。
监察管理平台
为了控制因辖区单位操作不合理,甚至是违规操作所引起的各类劳资纠纷案件的产生,主动监察、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也只有真正地“走出去”,才能去深入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发现单位在劳动用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打击无良企业的不法行为,终止其对劳动者权益的继续侵害。
2014年1-7月,西溪街道劳动监察中队主动监察和日常巡查单位总计286家,其中巡查过程中立案查处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4家,同时还开展了整治非法使用童工、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夏季高温津贴发放情况的专项行动。特别是在6月底开展的“春雷”行动中,西溪街道劳动监察中队与公安、工商进行联合执法,成功取缔了西溪辖区内存在的四家“黑中介”,对此类知法犯法的职介机构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净化了辖区的劳动力市场。
法律维权平台
建筑装潢业和餐饮服务业一直都是劳动纠纷频发的“重灾区”,尤其是建筑工地向来是群体性欠薪案件的“高发区”,这无疑是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目前,西溪街道劳动监察中队主要通过在各建筑工地、民工聚居地设立“劳动保障维权信箱”来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帮助他们能更多、更快地了解相关事态,第一时间掌握各建筑工地中存在劳动纠纷,预防和尽可能地避免此类事件的产生。截至目前,西溪街道劳动监察中队已设立“维权信箱”及“维权告示牌”各8个,收集并成功处理纠纷案件6起,实现了对辖区建筑工地的全覆盖。
传统“上门式”的投诉维权方式,往往会占用投诉人和受理人双方较多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投诉人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可以在线对违法事件进行投诉和举报。经过近一年来的平台建设和运行,西溪街道已建立并对外公布QQ群11个,同时依托19楼网络维权平台,实现了投诉举报受理、违法行为公示、工作交流和信息发布的网络化办公新格局,为推动网络化管理创造了积极条件,两网化管理构架已基本形成。信息受理、处理、立案、查处、反馈在线、实时完成;“前台受理、后台处理、及时反馈”的服务链已初步完成,维权通道更畅通,为民服务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纠纷调处平台
行政调解作为劳动监察的主要行政手段,是帮助劳资双方当事人和平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劳资纠纷调节的关键在于“刚柔并济”的平衡执法,由于现今的招用工环境下,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无论是太刚,又或者是太柔,都会影响到最后的调解结果。西溪街道劳动监察中队所运用的“正面引导”调解法,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条件范围内,重点突出协调双方的自愿性、非对立性、灵活性和多赢性等特点。此举不仅仅是为了引导劳资双方和平解决纠纷问题,更是为了通过这样规范化和人性化的执法营造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和平共处、平等协商、以和为贵、互惠互利”的良好氛围。
由于劳动纠纷案件往往会存在问题的复杂性,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此时就需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作调解意见书,指导当事人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应急处置平台
恶意欠薪事件具有季节性、突发性、群体性和不可预测性,每年年底是此类案件的易发和高发期。群体性事件一旦处理不当极易产生恶劣的社会效应,并且会严重影响到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西溪街道劳动监察中队自2012年就制定了稳妥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西溪街道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对外公布24小时举报投诉公开电话,实现服务时间全天候、服务内容全方位、服务对象全覆盖的“三全”理念。中队严格按照“迅速赶赴现场、及时控制局面、果断平息事态、妥善调查处理”的应急处置流程,做到一旦发生群体性欠薪,由具有丰富纠纷处置经验的业务骨干出面接待,努力钝化矛盾,稳定职工情绪,并在认真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上报上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同时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调查取证和处置工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