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该区坚持“属地管理、行业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对“无欠薪”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各职能部门及各镇街(开发区)各司其职、加强合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一)属地管理。镇街(开发区)作为第一责任单位,对其辖区内的防范和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实行“包干制”,负责辖区内企业各类欠薪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各镇街(开发区)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由分管负责人任组长,明确工作责任,配强工作队伍,加强“无欠薪”工作管理。
(二)行业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区成立由工会、信访、人力社保、住建、交通运输、法院、公安、司法、工商等部门组成的区防欠薪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和3个专项工作组,即区防欠薪协调小组办公室、依法打击恶意欠薪专项工作组、建筑(交通)行业清欠专项工作组和欠薪重大事件维稳专项工作组,形成了一张覆盖各个行业、适用各类情况的“无欠薪”工作管理网络。
(三)条块结合。注重发挥政府上下级的指导服务和部门之间的配合衔接,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对接的“条块结合”管理模式。镇街(开发区)作为第一防线,对企业拖欠工资第一时间介入,保障工作效率。由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对问题复杂、影响重大、情况紧急的工作及时介入,统筹开展工作,保障各项防范和处置措施及时到位。
二、注重预防,健全“两金一网”长效机制
该区健全完善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欠薪政府应急周转金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两金一网”制度,探索实施“纵横对接、两线并进”的调解联动机制,全区防范和处置企业欠薪工作取得长足进展。
(一)完善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在建筑领域、租赁场地领域和失信领域设立保证金,形成完整的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体系。创新建设施工企业履行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承诺制度,使得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在程序上更简洁,在划拨和使用上更方便。截至目前,已有3800余家企业共缴存各类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逾4亿元。
(二)完善欠薪政府应急周转金。在区和镇街两级财政分别设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区级不少于200万元(由区人力社保局审核使用),镇街级不少于100万元。欠薪应急周转金重点用于解决欠薪突发性群体事件造成职工临时生活困难的情况,按照欠薪总额的一定比例垫付职工的生活费,一般不超过最低工资标准的60%。
(三)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目前全区6万家用人单位划分为20个镇街级网格,每个网格按照“一户一卡、管理到位、责任到人、动态监控”的要求,设立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每个中队配备2名以上劳动保障监察员或兼职监察员。1-9月,各镇街、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累计协调处理各类劳动纠纷1100余起,实现了劳动关系纠纷“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的目标。
三、提早部署,实行“三早联动”快速处置
在做好防范和处置企业欠薪“规定动作”的基础上,通过“早部署、早介入、早落实”,提前部署和落实“无欠薪”工作。
(一)早部署。和往年到年底才部署不同,今年提早到9月就召开全区防范和处置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座谈会,就防范和处置欠薪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排查、预防、应急处置等工作进行部署和强调,要求各镇街(开发区)和有关责任部门高度重视、各负其责。
(二)早介入。为应对日趋复杂的欠薪事件,制定出台《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专管员制度》和《余杭区突发群体性欠薪事件处置规程(试行)》,为全区防范和处置企业欠薪工作指明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提前对欠薪隐患进行排查,对乔司街道、良渚街道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的镇街,加强巡查和监控力度,特别是对租赁企业和无证作坊、加工厂加强排查。充分发挥网格化监察员管理作用,做好网格内企业信息收集工作,特别注意向村、社区和租赁企业的房东收集信息,及时发现企业欠薪隐患,对排查出有欠薪隐患的用人单位及时预警。
(三)早落实。加快建筑工地专管员、工资保证金等机制的完善和落地。加大对欠薪隐患的排查力度和广度,对欠薪隐患的预警,及时落实相应举措予以解决。多部门联合,依照“快速处理、依法处理、正确处理”的原则,对因欠薪引发的群体事件及时有效处理。
标签: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