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016-11-05 08:00:11 无忧保
  近年来,西湖区将引进和培育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作为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完善引才机制,创新引才渠道,搭建引才平台,营造引才环境等举措,海内外引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西湖区共成功引进留学生240名,其中博士50人,硕士162人,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占88.3%,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名、省“千人计划”专家8名、市“521”计划专家12名以及区“325”计划专家19名。高层次人才集聚成为推动西湖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和“加速器”,使西湖区成为发明专利大区和专利申请大区,2007-2012年,西湖区共申请发明专利1697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961项,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杭州市(13个区县市)的41.8%,连续7年保持全省首位,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其主要做法是:
  一、 完善机制,夯实海内外引才的工作基础
  (一)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服务人才专项例会制度,协调解决人才工作难题,共同研究探讨人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进一步完善区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及时帮助人才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建立健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例会制度、检查月通报制度和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制度,推动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二)完善人才工作网络。配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在区委组织部设立人才工作科,配备人才工作专职干部;在各部门、镇街、园区及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配备人才工作联络员,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实现人才工作横向抓到边、纵向抓到底,形成区、镇街、企业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三)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为了吸引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专门出台了《关于引进海内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325”计划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并对入选区“325”引才计划的创业创新人才分别给予500万创业启动资金、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补贴、500万元的银行贷款全额贴息等扶持,特别优秀的人才项目,可一事一议,政策待遇上不封顶。对于引进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一般不低于5年工作或服务协议的国家“千人计划”、省“千人计划”、市“521”计划人选,分别给予100万元、60万元、40万元的安家补助;引进并落户的“两院”院士、博士后分别给予60万元、5万元安家补助。2011年至今已评审产生“325计划”专家19人,累计投入6184万元。
  二、 拓展渠道,不断加大海内外引才工作力度
  (一)依托区校合作引才。与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签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框架协议书》、《创意领头雁人才工程合作协议》、《人才合作协议书》,在人才交流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企业需求对接会、融资对接会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如去年与浙江大学共同举办以“海归人才西湖创业 美丽城区共筑梦想”为主题的紫金创新论坛,宣传该区创新创业环境,推动海外人才与本地资本的有效对接,吸引了70余名海外人才参加论坛,引才成果显著。
  (二)依托品牌活动引才。充分发挥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引才优势,借助省市引才渠道优势,积极组团参加欧美海外引才、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侨界海外精英创业创新峰会、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国内“九校联盟”招聘会等活动,组织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实地考察西湖创业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项目。
  (三)依托中介组织引才。加大与猎头机构、风投机构、校友会、海外社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合作力度,以引才激励政策为依托,通过举办高端人才论坛、创业项目展示等活动加强“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的对接与融合,扩大海外人才集聚效应。据统计,去年共对接海外优秀项目752个,洽谈海外留学人才187人,吸引了123名海外人才申报该区2014年“325”引才计划。
  三、 搭建平台,着力营造引才用才良好环境
  (一)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建设。通过区校战略合作和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成功推荐浙大科技园、中国美院科技园和西湖科技园入选国家级产业园区;通过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等举措,成功创建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目前人才基地内共有68家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其中博士34人,硕士31人,累计总投资6.5亿元,2013年度技工贸收入达2.4亿元,带动3800余人就业。
  (二)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指导9家和7家辖区优势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协助企业分别引进12名院士和9名博士后,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新突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区内43家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为依托,举办创业沙龙、高端人才讲座、高级研修班等活动,成功培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3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名、省“151”人才17名、市“131”人才83名。
  (三)加大高层次人才服务力度。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变“管人才”为“服务人才”,区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工作生活难题。通过开展“人才服务月”、“企业服务月”活动,送政策、送服务、送人才、送资金上门,为创业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成立海外人才服务中心,专业为海外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资助、项目融资、子女入学”等“量身定做式”服务。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如西湖区充分利用在项目融资方面的优势,发动区内1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占全杭州市1/3以上)优先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投资融资提供优质服务,“三潭印月”等债券型基金已累计发行3.48亿元,区内部分海内外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解决。

标签: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