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小孙在日常走访时敲开了戚大姐家的门。戚大姐在家正百般无聊,随即向小孙诉起苦来,“白天在家一个人,吃饭也一个人,面对整个屋子空荡荡,这心里面也空荡荡哦!”一听这话,小孙顺势询问戚大姐:“是否愿意加入社区百家饭活动?”她想,不就是一起吃家常饭么,当即应允。
一个星期后,古荡街道嘉荷社区几位社工拎着菜来到失业人员戚大姐家。经过一番厨房之事,大家都卸下了平日的身份,在笑声中烧了满满一桌丰盛的菜,等到吃饭时已熟稔如同一家人。戚大姐就敞开心扉,聊起多年在家倍感无聊,想再参加工作。社区朱主任提出现正缺一名就业援助员,问她可否愿意试试,戚大姐一开始犹豫,经过再三鼓励后就答应下来。
这顿中饭,没有失业人员,也没有社区工作人员,而是转变成好姐妹,好邻居。社工走进寻常老百姓的家中,和老百姓一起吃饭,饭桌上解决实际问题。彼此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人与人的感情。目前,戚大姐已上班,重新树起自信心,很快适应了新工作新环境,心情开朗,干劲十足!
这就是古荡街道嘉荷社区的“百家饭”活动,围绕该街道推出的“双下沉、双服务”活动,嘉荷社区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开展“吃百家饭,访千家情”下沉式服务。社工以2-3人为一组,自费买菜上门,积极为社区独居、孤寡、低保、残疾等困难弱势群体做饭。通过一起用餐,在轻松的氛围下,以和“家人”聊家常的方式,搜集民情,实实在在地了解百姓所需所急,竭尽全力地帮助百姓解决困难,从而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截止目前,已有56户百姓家庭享受此项温馨服务。社区收集意见和建议共76条,解决了百姓的许多困难和要求,如肢体残疾人沈瑛一直怀着游览西溪湿地的愿望,但因身体不便,加上家人工作忙而一直没有实现。社区在收集到该信息后,立即将“帮残疾人圆西溪梦”作为一项重要活动,组织多名残疾人一起游玩西溪湿地,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过“吃百家饭,访千家情”下沉式服务,既锻炼社工能力,又培养社工与百姓的感情,在优化社区工作作风、贴近百姓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该活动的深入推进,服务小组成员也由原来单一的社工,渐渐扩展到在职党员、楼道长、居民代表等人员的一起参与,而且服务对象也开始从社区独居、孤寡、低保、残疾等弱势群体,逐步向普通家庭延伸。社区也将“百家饭”活动作为一项长效的服务载体,一直延续下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