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下城区武林街道围绕“双零”目标实施“433”就业创业模式显成效

2016-11-06 08:00:11 无忧保

  近年来,下城区武林街道围绕“零就业家庭基数归零、动态归零”的目标,积极探索就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就业创业帮扶模式,铸造创业就业快车,扎实做好“搭建四大平台、完善三项机制、开展三进服务”三篇文章,形成了“433”就业创业工作模式,辖区内劳动就业年龄段内总体就业率达到了99.44%。2011年,新增城镇就业3220人,完成目标任务153.15%;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96人,完成目标任务165.57%;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9人,完成目标任务298.70%。先后获得了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先进单位,市、区充分就业街道等荣誉称号。
  一、搭建“四大”平台,夯实工作基础
  1.搭建工作管理平台。建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街道领导小组,各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以站长为组长、副站长为副组长、各条块工作人员为成员,成立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小组。形成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条块结合的创建工作组织和齐抓共管、协调解决、合力推进的创建工作机制。为确保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取得实效,街道每月在社区走访的基础上,召开社区充分就业分析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每季度开展创充分就业社区走访指导工作,要求各社区援助员定期走访居民家庭,掌握社区内援助对象就业、享受政策等情况,及时上报新双零家庭,宣讲就业扶持政策、办理程序,协调落实各项就业补贴。街道还设立了双零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综合服务窗口,切实为他们提供就业帮扶。同时,根据省市区出台的相关劳动就业政策,结合街道实际,出台了《社区劳动保障室劳动就业首问责任制》、《社区劳动保障室劳动就业限时办结制》、《社区劳动保障室劳动就业每月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等。
  2.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街道将帮扶重点人群创业放在高校毕业生、复员退役军人、残疾人、外来务工者、就业困难人员自强创业上,全面实施就业工作网格化管理,将就业服务延伸到443个楼道,为2975名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零距离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宣传主渠道的作用,街道在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劳动保障室开辟“岗位瞭望台”、“信息直通车”等政策宣传栏,加强劳动保障就业政策的宣传。通过举办劳动力交流会,就业创业座谈会55期等多种形式、多角度的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岗位的推荐,加强就业观念的引导,为269名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创造机会。同时,认真落实就业扶持优惠政策。2011年,街道按规定落实好免费职业介绍补贴、技能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一系列帮扶优惠政策
  3.搭建资金扶持平台。为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街道加大了促进就业的投入,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在公益性岗位上投入了320万元的资金支持。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投入了30万元的扶持资金。与辖区单位合作建立大学生见习训练基地,依托楼宇劳动保障工作站,注重开发楼宇内企业的相关就业资源,通过建立楼宇劳动保障站和楼宇内企业的沟通互动机制,建立了广利大厦大学生就业基地,鼓励和扶持就业创业。街道还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业能力引导,积极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创业帮助。
  4.搭建岗位培训平台。街道依据创业就业培训工作要求,采取现场教学、实践指导、专家咨询、个案分析、现身说法的互动模式,组织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参加适应性、技能性、创业性培训班,针对不同群体各自的特点,精选案例,进行创业意识、就业能力引导。如向创业者传授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怎样战胜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经营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的常识。街道还通过订单定向式培训、企业实地培训、集中就业观念指导培训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去年街道举办的三期餐厅服务员培训中,有106人参加了培训,经培训后百分之百被辖区内的新白鹿酒店录用,真正实现了以培训促进就业的目标。据统计,2011年,街道举办礼仪、插花等技能培训班3期,创业培训班1期,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展示会,举办残疾人加入公益性岗位等,实现各类培训287人。
  二、强化三项机制,完善就业帮扶体系
  1.就业帮扶机制。先后建立了“五个一”(即:一社一帐、一户一表、一人一卡、一情一帮、一周一岗)、失业预警、承诺服务、岗位空缺报告、就业培训服务、稳定就业回访、“一对一”帮扶等就业服务机制,完善了“未就业人员跟踪服务档案”、 “就业年龄段人员就业情况卡”、“职业帮扶情况记录表”等就业服务基础台帐,为顺利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提供了保障。实行结对帮扶服务。根据实际发放帮扶联系卡,街道发动党员干部与援助对象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采取“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技能”的方式,积极帮助援助对象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援助员走访机制。建立了以就业援助员队伍为主体的定期走访机制,就业援助员由各社区劳动保障室成员及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员共16人组成,实行“勤走勤访、走访率一百、绩效考核”的走访管理模式,切实摸清未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据统计,去年街道各社区就业援助员共走访了1240多户困难就业家庭,为开展针对性就业帮扶奠定了基础。
  3.工作联动机制。街道加强与有关部门在就业工作中的协调互动,据统计,2011年,通过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送岗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与下城区妇联举办的“金凤职业飞翔计划”现场招聘会,与武林路女装时尚街联合举办的“武林地区春季劳动力交流会”等活动,街道共举办了家门口小型职介会42次,发布空岗信息417个。
  三、开展三进服务,深化就业帮扶工作
  1.走进企业,签订就业合作意向书。街道通过与辖区单位签订《就业合作意向书》等方式,帮助解决辖区内有就业需求的人员实现就业。街道与辖区杭州宏都宾馆、西湖豪廷大酒店、肯德基、杭州邦威服饰有限公司、米兰假日酒店、杭州瑞祥珠宝有限公司、广利物业等单位建立了经常性联系,第一时间将这些企业的用工信息提供给失业人员,帮助他们就业。2011年通过该途径,提供岗位信息886人,解决就业582名。
  2.走进家庭,实行就业承诺托底。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普遍存在的技能单一、就业竞争能力薄弱等实际情况,通过就业困难人员上门的走访,了解和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情况和职业需求,联系辖区单位,积极推荐就业。去年街道提供职业介绍310个,已解决74人该类人员就业。对生活确实困难且就业较难的人员,通过调整岗位、增加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和资金等方法,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保安、保洁、保绿和小额贷款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312个,上真正落实“托底”就业安置。
  3.走近个人,推行就业回访跟踪。街道在积极拓展就业岗位,输送就业人员的同时,着重提高职业介绍的成功率。据统计,2010年底,职业介绍的成功率为23.87%,2011年底,职业介绍的成功率达到了40%。去年,街道还通过对109家企业及1240家庭的走访,以“到企业、到家庭,问领导、问家人”的“两到两问”方式,了解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就业的稳定性。

标签:   就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