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该区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用足用好区3000万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全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今年,该区在延续2009年有效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3项新鼓励措施,巩固以解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学生、撤村建居失土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者四类人群为重点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实现1万名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并逐步推进稳定“就业”。
一、实现一个资金突破
在09年就业形势稳定的基础上,2010年实现了专项资金投入的重大突破,区、街道、社区共安排5000万元资金力促就业再就业 工作。
二、创新三大鼓励政策
1.鼓励灵活就业。对持有效《杭州市失业证》,男45-50岁,女35-40岁,按个体劳动者名义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从事灵活就业,或持有《杭州市就业援助证》,且在经济合作社参保并个人扣缴社会保险费的撤村建居农转非人员可以申报就业助推社会保险费补贴。补贴金额每人每月200元或按个人实际扣缴金额予以补贴。
2.鼓励安置失业。对税务及社会保险均缴纳在下城区的单位安置下城区户籍持有效《杭州市失业证》人员,符合条件的,按不同年龄层次分别给予每人一次性奖励3000元、2000元、1000元。
3.鼓励推荐就业。实行就业援助员绩效奖励。就业援助员成功推荐本区户籍持《杭州市就业援助证》或《杭州市失业证》人员、农村劳动者实现就业的,每推荐成功一人,给予不同档次的一次性奖励。
三、延续五项有效政策
1.进一步加强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目前该区共有区级公益性岗位163个,今年将加强社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与绩效管理,调整公益性岗位考核奖励费及补贴的出资结构,使其更合理。
2.进一步加强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2009年该区实施了三个百万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培训促进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发放就业培训消费券,助推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实施,通过开展定向、订单式技能培训、SYB创业培训,以及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提高失业人员、大学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再就业的技能和竞争力,以培训促进就业。今年,该区将依旧落实各项培训政策,加强大中专学生、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3.进一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为突出对大学生的就业帮扶,2009年该区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和高校主导、专业机构服务”的模式,联合区人事局、团区委等部门印发了6000份公开信,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区的就业和创业环境。6月份和浙工大联合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站,开展了就业招聘服务进校园活动,针对大学生的培训需求,专门设置和引进大学生教育课程,举办了计算机网页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操作员、营养配餐员等培训班。积极利用创业服务园的服务平台资源,为大学生开设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淘宝网店的创业培训,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为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今年无偿资助的金额将由原来的2万元、5万元、8万元和10万元四个档次增加到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六个档次,以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4.进一步发挥创业服务园的作用。2009年该区发挥了原有创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新建了3个街道服务园(潮鸣、武林、东新)。今年该区将进一步鼓励建立创业园,并给予创业园建设资金扶持。对失业人员和企业进驻创业园的,该区将延续2009年的政策给予房租减免和社会保险费补贴。
5.进一步完善楼宇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目前该区8个街道在辖区内的企业均各设立了2个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围绕劳动保障宣传服务进企业、就业服务进企业、职业培训进企业、劳动监察进企业、争议调解进企业的五项工作职能,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建立了动态调查机制、网络信息机制、工作联动机制、企业联络员机制、就业绿色通道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并实行制度上墙,进一步深化了劳动保障网格化管理工作内涵。今年该区将进一步完善现有楼宇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的各项体制、机制,健全管理制度,鼓励开办新的工作站,给予一定的补贴,发挥工作站深入基层的作用,实现“两库”对接,开展为企业和失业人员服务,积极促进就业。
附件:
下城区就业政策再推新招 2010年力促万人就业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