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组合拳”见实效
经济复苏、订单上升,生产繁忙……在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经济大环境下,对于企业用工方面,直接表现为用工需求持续增长。春节前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濒现“用工荒”,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也受此波及,出现阶段性“招工难”现象。
劳动用工,事关全局。为了有效破解阶段性“招工难”问题,春节前,开发区就提前谋划,利用人劳局已经建立的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短信平台以及东部人才港网站,全面实施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测机制,将区内400家企业作为动态监测对象,建立用工情况报告制度,分析企业用工动态信息。通过对重点企业调查摸底,掌握开发区企业用工缺口约达2万余人。其中既有中策橡胶、矢崎配件、摩托罗拉等用工大企业,也有缺口在几十人至上百人的众多企业。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开发区一方面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公司、职业介绍机构作用,召集锦阳人力资源公司、仁本人力资源公司、广聚人力资源公司等10余家人才中介机构和11家民营职介举行“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专题座谈会,寻求良策,制定出台了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强的工作举措,先后组织区内人力资源公司、职业介绍机构向各类企业输送各类人员18000余人次。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周”活动也蓬勃开展。开发区在杭州火车站、汽车站、外来劳动力市场等人流密集地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服务站”,提供就业、维权、培训等信息资料,开展现场咨询服务,为数千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咨询,组织区内企业80余家次前往就业服务站设点招聘和开展就业咨询。还针对20多家企业所反映的阶段性“招工难”问题,开发区人劳局领导带队,组织区内多家人力资源公司和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人多次上门开展对接服务,帮助企业分析症结所在,及时提供参考解决方案,仅春节前就帮助企业解决了2100人的用工问题。
3月初,一场外来务工人员大型专场招聘会在下沙举行。开发区组织区内企业113家,推出岗位6400个,不少企业推出了较为优厚的条件,各地打工者蜂拥而来。当场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意向1400余人次。
今年将建30家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这两天,开发区人劳局正带队前往安徽、武汉等地职业学校专门考察,为合作建立开发区人力资源培训试点基地作准备。
为拓宽区内企业的用工渠道,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开发区劳动部门加强了省内外的区域合作、深化院校与区内企业的对接活动,把对接活动办到了对方的“家门口”。
3月2日,开发区就组织召开了省内外职业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区内企业的对接洽谈会,共有12所省内外院校和1家劳动力市场的负责人与区内20余家企业人事经理开展用工对接和交流洽谈。当场与13家单位签订了建立开发区人力资源输入(培训)基地的合作协议,初步达成了每年向开发区输送学员4950余人的合作意向。
紧接着,3月5日-8日,开发区又马不停蹄地组织区内56家企业赴安徽合肥,与103所院校开展校企对接。几天下来对接成果斐然:安徽新华电脑专修学院等31所院校与区内数源移动、益维汽车、泰尔茂医疗等2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50余所院校将为开发区输送人力资源28000余名。
开发区人劳局负责人表示,虽然在破解区内部分企业阶段性“招工难”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企业动态性用工缺口和持续性用工补员仍时有出现。开发区还将对下一阶段的用工保障继续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举办各类招聘活动,计划在上半年召开小型专场招聘会50余场,以及春季外来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土农民大型专场招聘会,区内高校春季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同时,开发区还将赴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等劳务输出大省实地考察一批职高、技校和中专院校,大力开展人力资源输送(培训)基地的试点工作,力争在年底前建成30家以上基地。
另外,开发区有关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和扩大就业的扶持政策也在抓紧制定之中。
标签: 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