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吴德贵:编制人才规划需要注意十个关系

2016-11-07 08:00:12 无忧保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已经中央政治局审议,即将颁布实施。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正在着手研究编制各自新时期新阶段的人才资源发展规划。本大近十多年来先后主持完成过一批不同类型的人才资源发展规划研究,也曾先后应邀参加过一些地方和单位的人才规划评审活动。结合新形势新思考,现就编制新时期新阶段的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十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与业内人士交流。

 

   第一,要处理好人才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编制人才资源发展规划不能孤立进行,必须考虑同相关规划的衔接配套问题,切忌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首先要处理好人才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关系,始终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明确自身二级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为保证总体规划的全面落实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支撑。其次要处理好人才规划与教育、科技等专项规划的关系努力做到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同时还要处理好地方人才规划与国家人才规划的关系,坚持以国家人才规划为指导,结合地方实际具体做出安排,要保持基本方向的一致性。

 

    第二,要处理好分析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任何一种规划都是指向未来、谋划长远的。立足当前,谋划长远,这是制订规划的基本思路。但是,两者不能平分秋色。分析当前是基础谋划长远是关键,重点要放在对未来的谋划上。分析现状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厘清问题,为安排今后的事情提供基础。规划不是总结,不宜用大量的篇幅分析描述现状。

 

    第三,要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规划不能平铺直叙、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任何一类规划都是对未来发展进程中那些至关重要的、影响全局的、重大领域的、重要方面的重大瓶颈问题,提上日程,进行分析,作出安排。规划不是计划。人才规划也是这样,必须有取有舍。比如说,在队伍建设上,必须坚持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解决好“顶天立地”问题,以此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规划的重点应该放在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举措等几个方面。 

  

    第四,要处理好人才培养与人才评价的关系。人才培养固然重要,但是评价标准问题更重要。因为,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要加快建立社会化的评价机制。根据我的观察,在以往的人才工作中,普遍对人才培养问题强调的多,对人才评价问题关注的少,人才分类评价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建议各地在编制人才培养规划的同时,要研究制定人才的评价标准,并努力提高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要处理好人才数量与人才效能的关系。传统的人才规划过多关注数量和规模,而对人才效能问题很少顾及。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培养是基础,引进是手段,使用是目的。现如今,很多事没人干,很多人没事干,有些人忙得要死,有些人闲得发疯。中国的人才总量已经不少,相当一批人的作用没能得到很好发挥,人才效能整体严重偏低。因此,我们在编制新的人才规划的时候,必须把提高人才效能问题提到突出的位置,提出有效的措施,做出扎实的安排。

 

    第六,要处理好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的关系。规划的特色之处就在于充分展示个性。有别于他人的规划才是好规划。因此,共性的问题尽量少些,个性的问题要精心安排。

    本人近十几年先后主持编制过二十多个不同区域人才规划,总结回顾一下体会只有六个字:既好做又难做。说它好做,因为如今人才规划范本比比皆是、到处都有、随手拈来,照猫就能画虎,有葫芦就能开瓢;说它难做,因为如今人才规划普遍在做、人人会做,整体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做出高质量的规划实属不易。河东的规划河西能用,山南的规划山北能用,这样的规划既没有意义又没有作用。要解决规划雷同化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地方特色上下工夫,在个性问题上动脑筋。

 

    第七,要处理好队伍建设与制度安排的关系。队伍建设是目的,制度改革是保证。队伍建设和制度安排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在编制人才规划的时候,不能就队伍谈队伍,就人才谈人才,必须结合制度安排通盘考虑、整体谋划。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到整体推进新阶段,规划在安排制度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统筹兼顾各项制度以及每一项制度的各个环节,使之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以便更好地发挥制度的综合保障效用。比如党政干部制度改革与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衔接配套问题,又比如说院士制度、特贴制度、突贡专家制度、博士后制度等衔接配套问题,再比如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配套问题。

 

    第八,要处理好编内人才与编外人才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编制外用人越来越多,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且呈继续增长之势,其中各类人等均有,这个群体正在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不容忽略。现行的制度设计仍然是按照人员“身份”区别对待的,大量的编外人才没有纳入到人才规划当中,这不仅背离了公平公正的理念,而且也不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我认为,现在到了统筹编内编外两类人才的时候了。

 

    第九,要处理好固有人才与非公人才的关系。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非公经济和非公组织的人才与日俱增,数量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龙下海”、“虎归山”,一大批有才华的人士走上了自主创业路。这个人才群体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须纳入视野,必须统筹规划,必须精心安排。

 

    第十,要处理好国内人才与国际人才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营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人才国际化问题已被提上重要日程。人才国际化,包括培养国际化人才和引进国际化人才两个重要方面。今天编制人才规划,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单位层面,都必须面对国内国际两个人才市场,都必须着力统筹两类人才资源,特别是要在控制人才外流、吸引人才回归、造就国际化人才几个方面加大力度,加快步伐。

 

                                        (作者系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中国人事报 2010-03-29<

标签:   规划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