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利用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短信平台、东部人才港网站等有效途径全面建立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测制度,在全区范围内确定400家就业容量较大的企业,作为用工动态监测对象,全面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建立用工情况日报制度,及时提供企业用工动态信息。
二、举办专场招聘活动。继续利用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场地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每天安排20家左右企业进场招聘;3月3日,在下沙商贸城广场举办一次大型的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招聘规模将达到100家企业以上;3月6日、7日和8日,组织区内用工缺口较大的20家以上企业,组团赴安徽省合肥市参加中国(中部)合肥首届自主创新紧缺型人才大型招聘会、首届中东部校企对接及人才服务机构领导人招待酒会、第二届(泛长三角)中东部联合封闭式校企对接会和第三届“职场丽人”中部女性人才专场招聘会。
三、建立劳务输入基地。加强与省内、杭州市周边地区劳务输出县、市的对接和联系;主动与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山东等劳务输出大省的县、市的劳动保障部门取得联系,聘请一批劳务联系人,向开发区输送劳动力;与当地职业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取得联系,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输送毕业生到开发区就业。目前,已与安徽省宣城市宣城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湖北省荆州市工业学校等10所学校和安徽省宣城市劳动力市场、浙江省淳安县劳动力市场等2家市场取得联系。3月上旬,计划在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北等五个地区挂牌成立12个开发区人力资源输入基地,并力争在年底前将挂牌建成30个以上的劳务输入基地。
四、邀请学校进区洽谈。结合外来务工人员专场招聘会,组织一次省内外职业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区内企业的对接洽谈会,邀请相关学校有关负责人到开发区实地考察、对接,进一步帮助企业拓宽招聘渠道。首批邀请12家挂牌的人力资源输入基地和相关职业技术学校的负责人到开发区与企业现场对接洽谈。同时,加强与区内高校的合作,开学后组织在校大学生到用工缺口较大企业开展实训,缓解企业“用工难”。
五、制定出台优惠政策。结合开发区实际,制定出台各项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和扩大就业的优惠政策,特别是针对当前企业的用工难问题,鼓励省、内外的劳务输入基地、区内的人力资源公司和中介机构积极向开发区成批输送劳动力,根据不同的输送规模和用工情况,由开发区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和奖励。
六、加强就业环境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灵活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开发区“东部人才港”良好形象;积极宣传开发区优惠的就业政策、和谐的用工环境和便捷的生活环境;积极宣传企业的用工信息和基本情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到开发区就业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标签: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