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创业模式解析
《中国人事报》记者 魏 杰
点评嘉宾:
王双全 中国创业致富促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刘 帆 KAB创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潮涌动。以江苏省为例,近两年该省选聘到村任职的260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共有1185名通过多种形式创办各类实体910多个,吸纳创业资金4.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3万多个。苏北农村更是成为创业热土。联合大户、建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创业……众多大学生“村官”依托不同的创业模式,成为农村创业富民的生力军。
那么,大学生“村官”不同创业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创业途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该如何进一步巩固创业成果?其创业能力如何进行培养和提高?
模式一:
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
资金和技术瓶颈迎刃而解
【故事】
为什么一年14万的收入,还不能吸引村民养蛋鸡?大学生“村官”郭碧玉感到困惑。
困惑源于一次走访。郭碧玉任职的江苏省射阳县四明镇新南村是一个贫困村,村民多靠种植水稻和小麦谋生。在走访中,她惊喜地发现,村里有一位养鸡大户顾正启,去年一年挣了14万元。在可观的收益下,为什么10年来,全村始终只有这一位养鸡大户?
通过调查,她发现,蛋鸡规模养殖虽然回报较高,但是前期投资大,还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导致群众不敢贸然涉足。脱贫致富的出路也许就在这儿!这位从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提出了蛋鸡产业化发展的构想。
2007年9月,新南村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南富农禽业专业合作社在她的牵头下成立。以“大户带动、贫困户入股、年终分红”的模式,她鼓励村里30户贫困户入股,建起一个蛋鸡养殖基地。
此后,为帮助村民自己办鸡场,郭碧玉和村会计一趟一趟地跑信用社,为每个养殖户争取到了1万元到2万元不等的扶贫贷款。
攻克了资金关,接下来就是技术关。配饲料、搞防疫、解剖病鸡,38度的育雏室里,郭碧玉和养殖户大汗淋漓。看到市场药价高,郭碧玉拿出母亲给她准备的1万元嫁妆款,直接到学校的动物药厂拿药。今年5月,南京农业大学建设新农村专家工作站破例建到了村里……郭碧玉的努力,让村民看到了养鸡的希望。
如今,全村养鸡规模已经突破10万羽,养鸡户单靠养鸡便已收入110多万元,不少的养殖户更是在忙着扩大规模。
【点评】
刘帆:自然经济条件下,“巧妇难为无锅之炊,也难为无米之炊”。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换是获取资源主要的方式。对于巧妇而言,她的本事在于找到锅和米,协同生产,共享盛宴。这才是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斯蒂文森提到的创业精髓,“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整合不同的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实现价值。”
具体而言,郭碧玉采用“大户+基地+贫困户”模式成功解决了蛋鸡养殖面临的资金规模瓶颈。整合养鸡大户、建立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专家工作站,则借用智力资源解决养殖技术问题,降低养殖风险。
王双全:创业就是复制已经成功的模式。然而,即使别人经营一个项目能够成功,倘若自己没有足够运转资金、成熟的技术或者市场销路,这个项目也不能盲目去做。该村村民由于当时不具备养鸡大户顾正启的条件,并未追随其从事养鸡。大学生“村官”郭碧玉善于思考,挖掘本村已有的优势,整合资源,为村民解决了资金和技术问题,值得推崇。
这个以“大户带动、贫困户入股、年终分红”的模式,是解决贫困户资金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也降低了经营风险。同时还让30户贫困户的劳动力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来。
模式二:
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
发挥市场嗅觉和网络技术优势
【故事】
自从2007年毕业来到江苏省沛县胡寨镇草庙村任职后,徐华发现,即使在这个蔬菜种植专业村,村民也经常面临“卖菜难”的问题。
经过走访与分析,徐华发现,村里的蔬菜销售模式主要依靠本村经纪人电话联络,渠道窄、范围小,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全面、不及时。怎样解决“卖菜难”的问题呢?毕业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徐华想到了从网络中找买家。
2007年10月,该村40多户村民种植的10万多公斤花菜卖不出去,村民急得直掉泪。徐华在阿里巴巴等网站上多次与上海、武汉、济南等地客商联系,最终与济南的客户达成协议并成交。
小试牛刀的徐华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他开始考虑,如何进一步利用网络把销售渠道打开。
2008年4月,徐华着手创办专门为农产品销售服务的网络平台——“农易搜”。通过实时搜索互联网信息,对比预测农产品市场行情,让村民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以调整种植模式与品种。
去年5月,徐华通过“农易搜”得知一位齐齐哈尔的客户求购茄子的信息。通过及时跟进,该客户一次采购6万多公斤,收购价高出本地0.15元。困扰村里多年的小茄子销售难题也因“农易搜”迎刃而解。通过搜索,徐华联系到一位温州客户,他专门收购小茄子用来腌制。这下,原本只能低价零卖甚至扔掉的小茄子,也卖了个好价钱。
如今,该村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4000元迅速增长到去年的8600元,由原来的经济薄弱村跃升为苏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易搜”项目建设日渐扩大,还得到了江苏省科技厅提供的100万元专项资金。目前,“农易搜”已拥有专业信息技术人才10名,与40多家大中型农副批发市场长期合作,实时提供全国31个地区283个农副产品市场即时行情。
【点评】
刘帆:相比一般村民,大学生“村官”善于捕捉和把握市场机会,并且善于利用网络开展网上交易。对于单枪匹马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而言,充分发挥如上优势,不失为创业良策。
一般说来,蔬菜丰产不丰收有两个原因:第一,供给相对过剩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第二,市场开发有限致使产品滞销。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买的买不到,卖的卖不出”同时并存。“农易搜”就是借助网络平台,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作为农产品的网络交易中介平台,“农易搜”要想持续发展,就要持续创新网络平台技术。技术水平要“阳春白雪”,技术应用要“下里巴人”,把先进技术低成本送入寻常百姓家,易学会用。其次应培养客户“农产品交易就到‘农易搜’”的消费习惯,把品牌做成农产品交易的“baidu”。
模式三:
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
集群优势尽显
【故事】
“小伙子,分到我们这样的穷村,你运气不好。发家致富谁都想,但不要想得太简单了。”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镇东风村,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村官”刘明提出发展来料生产、来件装配、来样订做的思路,却遭到了村民的不理解。
看着当地生活困难的群众,看着暑假只能在家玩泥巴的留守儿童,刘明愈发认识到带领群众致富的紧迫性。先做给农民看,再带着农民干。他打定主意。
然而,刘明深知,创业难,对于初出茅庐、单枪匹马的他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得知在上海打工多年的老乡谢友津有创业打算后,刘明三次去上海与其协商,终于打动了谢友津回乡共同创业。
拿出所有积蓄,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些,两人凑齐30万元启动资金,创办了泗阳县永鑫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去年10月,公司正式投产运营,还招聘了68名村里留守妇女在公司就业。公司年可生产各类帐篷50万顶,全部销往欧美国家。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还得向土地要效益。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刘明又萌生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想法。在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之后,刘明联合镇里10名大学生“村官”,共同创办绿领庄园。庄园规划面积150亩,总投资200万元,计划建成涉及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多元化经营示范基地,目前已直接带动村里10余户贫困户到庄园就业。
刘明创业的辛劳得到了党组织和村里党员群众的认可。今年,他被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兼绿领庄园党支部书记。
【点评】
王双全:创业就是要融资、融智。合作创业是解决自身资源不足的最佳方式之一。作为一个想成功创业的人,当我们自己不能独立创业的时候,必须寻找与自己有着共同理想和事业的人,把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刘明通过发动自己身边的朋友、联合镇里10名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顺利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同时降低了个人创业的风险。
走过创业初期,绿领庄园已经是一个中型企业,单凭抱团无法解决管理、经营、利润分配的诸多问题。下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能让绿领庄园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
模式四:
大学生“村官”+专业合作社+农户
盘活资源好致富
【故事】
24岁的小伙子在村里开起了羊毛衫编织厂!大学生“村官”刘荣华的创业经历,在江苏省灌南县百禄镇南房村传为佳话。
两年前,刘荣华初到南房村任职,就感到了带领村民致富的紧迫性:全村578户中有175户是贫困户,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不到3800元。村里的青壮年多在苏南打工,留守村民安于现状,靠种植几亩薄田维生。一番思索之后,刘荣华决定,从创业入手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在自费到苏南、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后,刘荣华发现,羊毛衫编织工艺简单易学,且只要质量好就不愁没有订单,恰好可以解决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实际问题。拿着从亲友那里借来的50多万元资金,他购置了42台机器,利用村里闲置的小学校园办起了荣华针织羊毛衫厂。厂里先后吸纳了1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人均月收入达1200元,40多户贫困户因此告别贫困。
今年年初被推选为南房村村委会主任的刘荣华,又琢磨起了花卉苗木栽培。他先是牵头流转250亩土地,率先建起优质高效花卉苗木生产基地。9月16日,全镇首家花卉苗木合作社揭牌成立,刘荣华被推选为合作社社长。依靠“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刘荣华开始大展手脚。
该合作社已吸收社员26户,一期投资60余万元,先后培植广玉兰、紫荆、紫薇、雪松等花卉苗木共12万株。与此同时,刘荣华以年薪2万元的待遇聘请沭阳县能人李安担任技术顾问。由于技术服务到位,目前所栽培的花卉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基地建成以来,先后用工千余人次,村民人均务工收入达2000余元。
【点评】
王双全:花卉苗木栽培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土地、需要技术。采用“专业合作社+农户”这种模式既解决了资金和土地问题,还请来种植能人破解技术瓶颈。同时还降低了经营风险,也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
“栽培的花卉苗木成活率在90%以上”,这就证明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下一步就是销售问题。这个项目若能和“农易搜”结合起来,通过网络销售花卉苗木,会更具优势。
刘帆:“羊毛衫编织”项目目前能盈利,主要就是低成本盘活了当地闲置资源,比如厂房用的是闲置的校园,雇佣的是留守妇女。随着时间推移,该项目一定要循序渐进,至少要处理好两个问题:第一,质量求生存,市场求发展。第二,重视员工教育培训,提升编织技艺,以防止产品被复制和替代的潜在威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