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结合地域特点,实现本土创业。 ■牵头容易带队难。做大事需要跳出“个体户”式的创业模式,这就需要大学生“村官”学会带队伍的本领。 ■创业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干中学,学中干”是终身学习的互动过程,也是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焦点一:大学生“村官”创业具有哪些特点 记者:与普通大学生创业和村民创业相比,大学生“村官”创业具有哪些特点?其创业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帆:大学生村官创业,特点有二。第一,专业优势明显。选择的项目大多与所学专业近似度高,比较熟悉,做起来比较容易,符合“不熟不做”的创业规律。第二,地域特色鲜明。创业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结合地域特点,实现本土创业。从成功创业案例来看,大多依托了当地资源,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 相比一般村民,大学生具备的创业优势有:创业禀赋高。富于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比如,善于利用网络开展网上交易。其次,市场机会敏感性高。大学生富于创新思维,善于捕捉和把握市场机会。比如,善于利用闲置资源,甚至变废为宝。再者,整合资源能力强。“原点切入”和“目标导向”双轨并进,从现有资源切入创业项目,“靠山吃山”,且更懂得现代经营理念,走一步,看三步。 焦点二:创业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记者:在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在创业中应着重注意哪些方面? 刘帆:大学生“村官”创业,会遇到如下两方面的困难。其一,做成容易,做大难。农村创业大多依托农村现有资源,寻找创业机会,比如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外销,养殖种植等。这种创业成本低,实现收支平衡比较容易,但做大做强并不容易。要做大做强,大学生“村官”首先应解决市场规模问题。产品滞销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足够的市场。在农村创业,产品供给一般不成问题,因为可以低价获得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但是一旦产品供给增加,市场规模就是一个大问题。到一定阶段,创业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到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另一个需解决的是品牌问题。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美价优”。 其二,牵头容易,带队难。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是时代赋予的责任,也是彰显价值的途径。他们渴望做事,喜欢牵头示范。但是,做大事需要帮手,需要跳出“个体户”式的创业模式,向“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甚至“股份有限公司”过渡转型,这就要学会带队伍的本领。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创业者承担的责任就会更多更重,这就要学会平衡多种角色,学会宏观思维,统筹协调。 焦点三:创业能力如何培养和提高 记者:在上述四个故事提到的创业模式中,除去资金因素之外,还有创业项目选择、合作者选择、创业知识与技术配套等等,综合起来就是创业能力的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能力? 刘帆:干中学,提倡低成本创业实践。创业具有高度的实践性,需要处理各种细节问题。比如,筹集资金,流转土地,寻找市场,收益分配等等。解决具体细节问题,要因时因地,不能千篇一律,这就需要从实践中学习,践行实践真理的标准。同时,实践是有成本的。农村经济的薄弱性决定了创业要谨慎,选择那种能够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切入的项目,即使创业失败也不至于伤筋败骨,可以从头再来。 学中干,接受系统的教育或培训。“创业有道”说的是:创业是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创业教育或培训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道,不仅能够解决人们的意识和观念问题,更能在总结先行者的成败得失中,为后来者指点迷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创业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干中学,学中干”是终身学习的互动过程,也是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