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区劳动保障局强化六项措施全力推进政府实事项目办理

2016-11-07 08:00:12 无忧保
  今年,区政府将“着力推进就业帮扶工程,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努力创建充分就业城区”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区劳动保障局等有关部门和各街镇、社区高度重视,落实责任,丰富载体,抓好推进,取得明显实效,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10月底,全区新增就业人数2243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0.5%,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72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4%,其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07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77.5%,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319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6%。组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49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4.9%,其中技能培训266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1.18%,创业培训17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6%,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5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市级充分就业社区和街道正在进行考核验收,确保年内目标全面完成。主要做法是:
  1、创新服务机制,深化失业人员动态管理服务工作。一是创新活动载体,全力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为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全面落实,实施了“555”系列行动,即以“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年”为载体,实施“创业就业进校园”行动(政策进校园、岗位进校园、创业助我行进校园、见习训练进校园、公共服务进校园),以深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实施“失业人员五项援助”行动(“逐户家访”行动、“一对一帮扶”行动、“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零就业家庭援助”行动、“助残创业就业帮扶”行动),以推进“农民工就业权益维护”活动为载体,实施“春风常驻五项帮扶”行动(即“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法规”、“送服务”帮扶行动)。二是创新服务机制,深化细化优化动态管理与服务。开展了失业人员自管小组建设试点工作,在翠苑街道翠苑一区成立了“三业自管互助会”,在失业人员自我管理、帮扶就业、即时服务上进行了探索,深化了“三级政府、四级平台、五级服务”机制。开展了“零就业家庭”认定试点工作,规范了零就业家庭上报制、公示制、认定制以及服务机制,使优惠政策在权力阳光操作下落到实处,13户零就业家庭即时动态消除。实施了失业人员退休手续办理“一条龙”服务模式,由各街镇提前一个月将失业退休人员报区劳动保障局,通过内部科室流转操作,将《退休证》通过社区保障室送到失业人员手中,变失业人员个人来区局办理为工作人员送证上门,较好地解决了失业人员办证难问题。此外还开展了全区就业状况调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底数,为实施新的积极就业政策提供了依据,同时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为“4050”人员、困难家庭及残疾人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特色亮点突出,常规工作扎实,就业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失业人员再就业。
  2.摸清人员情况,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基础。为有针对性地抓好就业帮扶和政策落实,全面促进就业再就业,根据全市统一部署,今年4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劳动年龄段内的城镇居民、大学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和外来人员的就业状况调查,区、街(镇)、村社三级联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对象广、情况复杂等困难,共计调查各类人群466370人,其中城镇居民238010人,大学毕业生10497人,本区农村劳动力和外来人员217863人,全面掌握了四类重点就业帮扶人员的就业、参保、培训等基本情况,为抓好政策的落实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打下了基础。
  3.搭建服务平台,促进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一是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就业促进会。联合辖区浙江工业大学等12所大专院校成立了西湖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并以此为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五进校园行动,为大学生提供“政策宣传、输送岗位、创业培训、见习训练、优化服务”等就业服务。区就业处组织19个创业项目、500余个见习岗位进校园,与浙江理工大学举办大学生SYB创业培训班,灵隐街道组织15家楼宇企业走进浙大,举办专场招聘会和政策咨询会,转塘街道与中国美院共同签署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意向书,古荡街道召开了大学生创业咨询服务座谈会,北山街道开展了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活动,留下街道建立了大学生就业联谊会,与辖区院校共同做好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通过政府、学校互动,大学生“五进校园”行动初见成效,1-10月,共举办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6场,提供岗位4560个,现场报名3800人次,现场达成意向900人,举办政策咨询活动6场,咨询服务2000人次,建有大学生实训基地12个、见习基地56个,200余名大学生在见习训练,全区有大学生创业企业300余家,带动了近千名大学生就业。二是建立企业劳资干部联谊会。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了企业劳资干部服务平台——“企业劳资干部联谊会”, 搭建政府——企业之间交流、服务平台,建立企业就业空岗即时采集、即时开发、即时发布和即时推荐失业人员上岗通道,目前全区11个街镇全部建立了“企业劳资干部联谊会”,定期为劳资干部提供空岗招聘信息交流、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和劳资争议困难问题解答等服务,初步实现服务企业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促进了稳定就业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三是举办专项就业招聘会。今年以来,我区针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大学毕业生、“新杭州人”和农村劳动力等不同对象,举办各类就业招聘会、见习岗位和创业项目展示会等22场,提供就业岗位10306个,现场达成初步意向1784人,现场录用206人,部分街镇还开辟了招聘夜市、“岗位银行”、“招聘角”,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牵线搭桥提供服务经常化、持续开展。
  4.强化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竞争力。将破解就业难与培训难相结合,充分利用教育培训消费券,广泛征求培训意向,采取集中办班和联合办班相结合,定向培训和定点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组织失业人员、征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员、中式烹饪、育婴员、绿化养护等技能培训和SYB创业培训。1-10月,共发放就业培训消费券4033人,金额216.5万元,举办失业人员就业培训4498人,其中技能培训2666人,创业培训174人,有172人享受培训补贴7.2万元。
  5.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发挥政策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积极作用。围绕杭州市“就业新政”和有关部门实施细则的出台,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力度,实施了“十百千万”(十场站室人员“就业新政”讲座、百家企业“就业新政”培训、千人“就业新政”广场咨询,万户居民“就业新政”宣传)就业新政宣传大行动,1-10月,共举办站室人员就业新政讲座11场,组织400余家企业就业新政培训,开展政策咨询活动5次,发送政策宣传手册15000余份,努力使“就业新政”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同时通过规范操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等措施,确保减免税费、用工补贴、社保补贴、免费培训、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各街镇积极开放公益性岗位,加大补贴经费投入力度,切实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10月,共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710.69万元,发放企业用工补贴614.62万元,有4020人享受灵活就业补贴832.51万元,有200名个体从业人员享受社保补贴37.79万元。
  6.加强权益维护,全力推进稳定就业和社会稳定。一是开展“为企业服务 助企业过冬”专项活动。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服务企业小分队,通过上门走访企业、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广场咨询、举办政策培训班、落实困难企业帮扶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劳动用工难题。1-10月,共走访用人单位155家,举办企业劳资干部培训班12期,为企业发放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各类文件11500份,对9家困难企业补助企业社保补贴790.55万元。二是健全企业劳资干部服务机制等八项制度。鉴于金融危机影响和劳资纠纷频发,为了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我局进一步健全了及时妥善处置劳资关系及群访突发事件的八项长效机制,尤其是在全市率先创新建立了“企业劳资干部联谊会”工作机制,11个街镇全部建有企业劳资干部联谊会,并建立了例会制度、联系制度和服务制度,利用“联谊会”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劳资干部学习法规政策,掌握企业空岗和招聘信息,发送有关文件和资料,现场解决劳动用工问题,为劳动保障部门“常规化、动态化、零距离”服务企业探索了路子和方法,使企业劳资干部有了“娘家”和业务指导“驿站”,市里给予充分肯定。三是提高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工伤认定和信访投诉的办案质量。今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劳动仲裁开庭公示制度、当事人地址确认制度、案件材料交接制度及与法院、工会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新机制和便民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办案效率,确保各类案件及时立案、及时调查、及时结案。加强了企业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截止10月底,全区企业集体合同已签订1740家,共监察用人单位835家,书面审查用人单位8507家,追回拖欠工资115.2万元,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19件,工伤认定案件386件,处理市区公开电话、群众来信405件。
  由于我区在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内涵,深化创建活动,全市创建充分就业街道工作现场会在翠苑街道顺利召开,首批充分就业城区创建试点工作已在我区启动实施,尤其是失业人员自管小组建设和企业劳资干部联谊会这两项特色亮点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

标签:   劳动保障局办理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