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网 0571-22931819

高新区(滨江)上半年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新突破(2006-08-22)

2016-11-13 08:00:10 无忧保

  2006年上半年,高新区(滨江)劳动保障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涌现出了许多亮点和创新点,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均已“双过半”,有的甚至达到或者超过全年的目标任务。
  一、以贯彻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为契机,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程。年初,区委、区政府首次表彰了10家“促进就业特别贡献企业”,并给予10至20万元的重奖,奖励总额达140万元。根据省、市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研究拟定了区就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和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全面推行用工信息对接制度。全面开展SYB创业培训,特别是举办了应届职高毕业生SYB培训班,属全省首创,杭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实施“5151”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与浙江机电学院合作建立了机电类专业培训基地,开办了首期数控技术培训班,省市新闻媒体作了专门报道。首次公布了区紧缺职业(工种)目录,鼓励失土失业人员参加紧缺工种培训。1-6月份,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925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4.35%;帮助失土失业人员实现就业2723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3.8%,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25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3.8%;培训失土失业人员265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53.14%,其中:技能培训1280人,创业培训124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03.17%、124%;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2561人,其中:失地农民培训1537人,已就业农村劳动力培训1024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9.21%、69.86%和68.26%。
  二、以推进五险合征为基础,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五险合征,新增社会保险参保企业209家,净增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参保职工3158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126%和126%。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建立社区(村)服务网络,对4444人实行动态管理,并指导街道、社区(村)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开辟活动场所,组织文娱活动,定期进行节日慰问。认真做好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工作,办理新征地农转非参保675人,审核发放征地农转非老年人员生活补贴14034人、1418万元。同时,结合市里政策调整,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区征地农转非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生活补贴增长机制的建议,已提交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扎实开展医疗保险工作,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年度健康体检工作,参检率95%以上,并针对体检中出现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邀请浙一医院专家进行健康咨询和保健辅导。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加大劳动关系调整力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组织开展了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共审查用人单位973家,涉及职工5.8万人,并对区级劳动保障诚信示范企业进行授牌表彰。组织开展了工资清欠、职业中介、劳动用工等3次专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240余家;受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367件,清欠工资579万元;受理市、区长电话交办件等信访件208件;有效处理群体性事件12件,较好地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劳动保障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开发了劳动监察在线处理系统,建立了专、兼职监察员和义务监督员三支队伍。组织召开了钱塘江地区劳动监察网络会议,全省14个市区的劳动监察工作负责人共同签署了《钱塘江地区劳动监察联动协议》。加大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力度,累计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8件,涉案经济标的207万元,为劳动者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6万元;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04起,协调处理工伤事故100多起。 
  下半年,高新区(滨江)劳动保障部门将紧紧围绕该区党委提出的建设创新型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奋进,狠抓年度劳动保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一是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区就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并抓好政策的宣传、培训和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扶持鼓励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校企参与的三方合作技能培养机制。全面推行用工信息对接制度,建立用工信息网,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劳动保障站(室)建设,做到“场地、人员、经费、网络、工作”五个到位,实现全覆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二是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完善征地农转非老年人员生活补贴增长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三是抓好维权稳定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全面推行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加强建筑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欠薪行为的发生。建立区劳动仲裁院和街道、行业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有效处置各类劳动争议案件。(高新区  龚栩)

标签:   劳动保障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所有权归无忧保所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转载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请联系qq:1070491083。

个人社保网 全国统一客服专线: 0571-22931819

//staticpc.shebao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