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干区劳动保障局组织相关科室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并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对贯彻执行该条例提出具体要求。一是抓源头,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宣传。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国务院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的教育学习和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局“党员假日服务小分队”的作用,通过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三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活动、举办政策培训班、组织现场咨询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教育、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劳动保障队伍的执法水平,不断增强用人单位与广大职工的依法维权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积极引导上访、投诉群众采用合法、合理的形式走法制化、规范化的信访道路,努力营造良好的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氛围。二是抓重点,加大劳动保障措施落实力度。坚持“就业优先”原则,以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和失土农民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岗位开发、就业培训、职业指导等服务工作力度;按照社会保险“全覆盖”的要求,以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和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即征即保”落实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参保力度;按照“六个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要求,严格落实企业退休职工待遇,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的活动载体,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为抓手,充分发挥劳动合同监管前置作用、把劳动合同签订作为规范企业用工、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首要工作来抓,力争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7%以上;以劳动执法监察为手段,加大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力度,着重解决好非公有制企业和建筑行业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超时劳动、不依法发放加班工资、法定劳动时间内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等问题,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抓制度,健全劳动保障工作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解决劳动保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长效机制。结合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党员联村制”,党员要带头深入基层,强化政策宣传,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攻坚破难,切实解决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后顾顷之忧;结合企业退休人员思想上的顾虑等问题,继续坚持落实“主任接待日”制度,积极做好退休人员的政策咨询和上访的接待解释工作;结合劳动关系调整过程中劳资纠纷等案件的高发和频发问题,要认真落实“党员包案制”,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案件的调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健全完善仲裁“速审庭”、“流动仲裁庭”和“民工追薪绿色通道”等制度,做到依法办案、简易办案、快捷办案。四是抓平台,构建完善的劳动保障服务网络。按照“人员、场地、经费、网络、工作”五到位的总体要求,将劳动保障室延伸至农村重点行政村,优化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民工维权”等劳动保障工作机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劳动保障服务网络。面对劳动争议、劳资纠纷案件数量逐渐增多、案情日趋复杂的现状,在区已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基础上,切实加强对镇(街道)、社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建立、运作的指导,建立镇、街道劳动关系协调(调解)委员会季度制例会,相互沟通信息,探讨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做法,确保矛盾在基层发现、在基层处理、在基层消除。(江干 王华) |
标签: 劳动保障局